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docxVIP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 肥胖是一种常见、明显、复杂的代谢失调症。它既是一种疾病, 又是引发心脑血管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 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糖水平, 逆转胰岛素抵抗, 同时也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作用。 肥胖程度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人体的脂联素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 (SNP) 可能通过影响脂联素分泌水平而与肥胖发生联系。本研究以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脂联素基因两位点 (rs2241767, r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 数据和方法 一、 基本判定标准 2008年3月~2009年11月, 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中, 经排除糖尿病患者后, 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推荐的中心性肥胖判定标准:男性腰围≥85 cm, 女性腰围≥80 cm。分为肥胖组483例, 对照组517例。两组均为汉族人群。 二、 般人口学调查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专职医师对全部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吸烟史、饮酒史, 测量腰围、血压, 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脂联素 (ELISA) 等。上述调查和采样均获得被调查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 脂联素基因分型 r2≥0.80, MAF≥0.05) , 本文选取其中2个SNP位点 (rs2241767, r 进行分析, 这两位点为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已发现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位点。 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5 ml, 采用酚-氯仿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并作为PCR模板。利用Real-time PCR联合TaqMan-MGB探针对脂联素基因的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使用的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按5 μl反应体系:0.5 μl DNA模板, 2.5 μl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反应优化体系、0.25 μl顺式/反式引物、0.125 μl探针和1.25 μl ddH2O。反应条件:2 min 50℃、10 min 95℃, 15 s 95℃, 1 min 60℃, 40个循环。利用SDS 2.0软件 (ABI) 观察结果。每块384孔板包括2个来自同一样本的阳性对照和2个空白样本的阴性对照。本研究检测1000份DNA样本, 成功率98%以上, 抽取5%样本重复检测, 一致性100%。 四、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 3.1软件两人双份录入全部数据, 采用一致性检验查错。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用χ2检验、Student-t检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OR及95%CI;分层分析用于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影响;拟合优度χ2检验用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ˉ±s)(xˉ±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血糖及饮酒和吸烟比例 肥胖组平均年龄、收缩压、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及饮酒和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 (P均0.05) ;肥胖组血清脂联素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表2) 。 二、 对人群代表性的检验 对照组rs2241767, r位点三种基因型频率的遗传平衡检验, 显示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12=0.023P1=0.98,χ2222=0.278P2=0.87) , 说明该对照组具有人群代表性。 三、 基因型携带体重风险增加 脂联素基因rs2241767位点,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 与携带AA基因型者相比, A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风险增加了46%, 调整OR为1.46 (95%CI:1.02, 2.07) ;将AG型和GG型合并, 则AG/G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风险增加了48%, 调整OR为1.48 (95%CI:1.06, 2.06) 。对于r点, 与GG基因型相比, GT/TT基因型者可增加肥胖发病风险, 但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表3) 。 四、 男性[调整or]5.324.323.263.264.323.263.264.264.263.264.263.263.264.264.264.264.263.4患基肥的风险增加 分别以性别、年龄、血压、血脂、饮酒、吸烟特征分层, 进一步探讨脂联素基因两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易感性的关系。与rs2241767位点AA基因型相比, 携带AG/GG基因型的男性[调整OR (95%CI) :1.70 (1.02, 2.84) ]、小于50岁[调整OR (95%CI) :13.07 (2.43, 70.18) ]、高血脂[调整OR (95%CI) :1.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