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HO-ARIA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类 根据病程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推荐新的分类方法 间歇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4天/周或病程4周 持续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4天/周和病程4周 轻度 睡眠正常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正常 工作、学习正常 无令人烦恼的症状 中-重度 下列一项或多项 不能正常睡眠 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娱乐等受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或学习 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ARIA—变应性鼻炎及对哮喘的影响 诊断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清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 临床症状: 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儿童伴随症状和体征 过敏性黑眼圈(下眼睑变黑). 变应性敬礼(向上摩擦鼻子) 翘嘴(张口呼吸). 其他 过敏性摺痕(鼻头由于摩擦可见横线). 用力吸鼻和喷鼻息音 以便缓解鼻内黏液. 儿童伴随症状和体征 诊断 皮肤点刺试验(SPT):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 min后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d后进行。 诊断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 外科治疗 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一 二 三 四 治疗 治疗 2.糖皮质激素 3.抗白三烯药 4.色酮类药 5.鼻内减充血剂 药物治疗 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 7.中药 1.抗组胺药 抗过敏性鼻炎药物的作用机制 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 致敏靶细胞脱粒、释放、合成生物活性介质 肥大细胞 储备的介质 新合成的介质 组胺 缓激肽 白三烯 血小板活化因子 前列腺素D2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 鼻痒 喷嚏 流涕 鼻塞 嗜酸/碱性粒细胞 X 色酮 稳定肥大细胞膜, 防止其脱粒 抗白三烯药物 拮抗白三烯受体 减充血剂 收缩局部血管,改善鼻通气功能 X X H1阻断剂 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 X 白三烯 前列腺素 缓激肽 血小板激活因子 组胺 速发症状 喷嚏、鼻痒 水样分泌物 鼻粘膜充血 迟发相症状 鼻塞 丧失嗅觉 鼻高反应性 传统药物的局限性 过敏原 B-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 浆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 T细胞等 浸润鼻粘膜 肥大细胞稳定剂 仅有预防作用 服用次数多 抗组胺药 有嗜睡,心脏毒性的副作用 减充血剂 使用不超过7-10天,否则 会导致药物性鼻炎 免疫学致敏 临床致敏 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lgE 淋巴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介质 MHC VCAM和选择素E 细胞因子 1. 张罗、周兵、韩德民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第10卷第5期316-320页 类固醇药物作用机制(炎症的级联反应)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推荐使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对抑制喷嚏和流涕有显著作用。 疗 程:一般不少于2周。 适应证: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 炎;与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常用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但近期研究发现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治疗-药物治疗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鼻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少于12周。对其他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不推荐鼻内注射。 鼻内糖皮质激素主要品牌 商品名 化学名 伯克纳? 丙酸倍氯米松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辅舒良? 丙酸氟替卡松 Flut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