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七案.docx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七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七案】2020集体备课大赛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学生们能够通过梳理从两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演进过程,初步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比较,提升概括分析能力,涵养历史思维,提升学习力。 2、 时空观念:学生们能够运用时空观念,认识到不同朝代的选官制度产生的不同作用。 3、史料实证:学生们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史料培养逻辑分析意识,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的运用所产生的作用。 4、历史解释:学生们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认识到历史解释的重要性,能够学会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特有制度作出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形成、发展,认识我国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进一步认识它们都因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而被历朝历代所沿用,进一步深化“制度自信”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模式及作用;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两税法的实行内容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齐读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绘隋唐什么景象呢?从而思考有什么因素能推动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富足呢? 预设答案: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的开放程度。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了解隋唐繁荣背后的秘密。 从课题上看有3个关键点:制度、变化和创新。 一、为国选才——科举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首先来看到科举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能够运转的好,必须要依靠庞大的官僚队伍。那么这些官员怎么选拔呢?隋唐时期形成了分科取士的科举制,那么在科举制实行之前,魏晋时期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什么叫做九品中正制呢? 1、背景:九品中正制 请同学们阅读【历史纵横】,结合材料回答。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这样,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取才越来越封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阶级固化局面。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2、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①科举制度形成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②进一步完善发展 科举制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给大家几个历史人物,来说一说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师生互动,教师总结)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思考:学生补充完成以下内容 皇帝 形成与发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科举制从隋炀帝形成,一直到清朝1905年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样的一项选官制度到底有何伟大之处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隋唐,它的进步之处在于什么呢? 3、评价 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和材料进行思考? 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其有老死于文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合作探究】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 多年, 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 (1)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有利于打破阶层之间的隔阂,增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3)加强了中央集权。 【小结1】 时期 选官制度 方式 主要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