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口外高桥六期码头工程对水流影响分析
1 外高桥水域的自然条件
1.1 复合式河槽与长兴岛涨潮槽的关系
上海外高桥港区的六个码头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支南港南岸和高桥港下的五个沟渠内。位于长江口。
南港河段目前形成两槽一滩的复式河槽,长兴岛涨潮槽是瑞丰沙嘴形成过程中的伴生物,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目前涨潮槽-10 m深槽上端向西延伸到瑞丰沙沿岸,下端扩展至横沙水文站以东1.5 km处,东西绵延长达31 km。南港曾经历过两次淤积过程,虽然目前仍存在南、北港分流口变化还没有完全控制、宝山北水道还在发展之中、新浏河沙包和新浏河沙冲刷下来的泥沙仍进入南港主槽等不利因素,但南港主槽始终保持河势稳定,五号沟断面以上-10 m深槽变化不大,深槽一直靠南岸,沿程各断面特征值也变化不大,河床相对稳定,河段稳定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河势图如图1。
1.2 洪季来水单因素调查
长江下游河段每年5—10月为洪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枯季。从统计资料中可以得知,长江下游的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洪季,洪季来水约占全年来水的71.7%。据大通站多年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为9 145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28 900 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56 200 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为16 500 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92 600 m3/s,出现于1954年8月;实测最小流量为4 620 m3/s,出现于1979年1月。
1.3 水流动力条件比较
长江口南港河段受潮流和上游径流的双重影响。根据高桥水文站资料统计,工程区附近平均潮位为2.09 m,平均高潮位3.29 m,平均低潮位为0.92 m,平均超差为2.37 m。
长江口属非正规半日潮,在外海潮波从口外上溯至南港河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形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潮波由口外的旋转流转变为往复流,受径流和潮流动力的双重作用,本港区水域水流动力条件较强。
根据以往多次资料统计分析,外高桥附近水动力强,最大流速达到2.00 m/s以上,深槽流速大于近岸流速;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近岸水流为往复流,流向近与等深线平行;该地区涨潮历时4.5 h左右,落潮历时8.5 h左右,落潮历时明显长于涨潮历时。
1.4 粘土沙运动
1.4.1 季节和位置的影响
据大通站资料统计:长江年平均含沙量为0.547 kg/m3,来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洪季6个月的输沙量占年总输沙量的87.2%。近年来,由于三峡等工程建设,上游来沙逐年减少。
外高桥地区的含沙量受径流、潮流和风浪的共同作用,正常天气下主要受径流和潮汐的作用,冬春季节上游来沙较少,夏季受上游来沙影响,含沙量大于冬季。该区含沙量表现为大潮含沙量中潮含沙量小潮含沙量,洪季平均含沙量大于枯季平均含沙量,涨潮含沙量与落潮含沙量的关系随季节和位置略有差异。外高桥水域水文测量含沙量见表1。
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是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而在憩流时段,因垂线流速紊乱,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无明显规律,含沙量沿时程的变化与流速有一定关系,一般在涨、落急时段内流速大,水流动力和挟沙能力强,含沙量也大,而憩流时段内流速小,一般含沙量也小。
对2005年8月实测各垂线最大测点含沙量统计显示:各垂线最大含沙量测点均出现在底层;测验期间,涨潮时含沙量测点最大值为2.56 kg/m3,落潮时含沙量测点最大值为5.68 kg/m3。
1.4.2 底砂质量分析
五号沟附近水域各垂线悬沙中值粒径较细,悬沙中值粒径一般在0.006~0.012 mm之间,悬移质最大中值粒径为0.021 8 mm,最小中值粒径为0.006 0 mm。
五号沟地区底质多为淤泥质黏土,根据2003年5月拟建码头附近的底质取样分析,其底质粒径d50为0.004 9~0.076 mm,细颗粒沉积占优,底质粒径与悬沙粒径相差不大。2005年8月的测量表明,测区范围内河床质主要由粉砂组成,最大中值粒径为0.059 0 mm,最小中值粒径为0.016 6 mm。最大平均粒径为0.078 4 mm,最小平均粒径为0.025 1 mm。
2 外高桥附近码头的泥沙泵分析
2.1 外高桥港池泥沙质量
外高桥一期码头于1991年7月1日开始打桩,1993年12月24日竣工,1994年10月11日正式运营。工程施工前码头前沿水深为12 m,在施工过程中以及码头建成后,码头前沿水深不断减小,建设单位为此进行了数次水下地形测量,表2,3为码头前沿30 m范围内的泥沙回淤状况。
从表2中看出,在施工的前27个月中,码头前沿平均淤厚1.6 m,码头后沿平均淤厚0.81 m;从施工到码头建成后的将近3年中,码头前沿平均回淤2.42 m;对比一期工程建成后测图(1994年5月)与码头建设前测图(1991年1月),还可以看出,码头前沿横向淤积强度为自码头前沿向外逐渐减小。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