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湿地的内蒙古.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湿地的内蒙古 关于“草原”的存在方式 前一段时间,当北京刮起沙时,我指着沙漠对我的老朋友们说。我知道沙在我的家乡内蒙古,沙是一片古老的草原。友人也笑说,可能就是你弟弟在家门口扬沙子呢。 我弟弟倒没那么大本事把沙子扬到北京来。可的的确确弟弟他们这一代、上一代或更上一代农民们——原居住牧民转为农民者和内地涌入的农民,开垦草原,使蒙古草原大面积沙化,造成如今的沙尘暴频频袭击北京和内地,以及更远的台湾和日本岛。 我深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了这么多疯狂的尘沙而惭愧。也深为全国八大沙漠沙地中内蒙古就占了四席而不安。那些从西至东横跨整个北部中国的内蒙古大沙地沙漠,过去都叫草原,现在都改了名称如:阿拉善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巴彦淖尔沙地、巴丹吉林沙漠、敖汉沙地,科尔沁沙地、鄂尔多斯沙地以及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被千万知青开垦后又遗弃的无数个小块沙化地,面积共达4亿多亩!如今,它们每年正以大约500万亩的速度扩大着领土,如当年的铁木真、努尔哈赤们一样大有南吞西卷之势。不久的将来,那疯狂的漫漫尘沙将会淹没我们赖以栖身的混凝土丛林,就如叙利亚沙原的风沙一朝埋下十万人众的埃布拉古城一样。 这并非危言耸听。 这里暂且不论牧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哪个落后,也不论历来的统治者为了国土完整而采取的各种手段,问题的关键是涌入者们如何面对这块存在方式单一纯粹的边疆草原。是依照当地的生存现状和生存规律,还是把内地的生存方式强加给那块土地?显然,近几百年来人们都选择了后者。岂不知,“草原”之所以叫“草原”,那只是“草”的“原”,并非“农”的“原”。为反对开垦草原开荒种地,草原上也曾风起云涌过无数英雄豪杰,如西部鄂尔多斯草原“独贵龙运动”领袖西尼喇嘛、东部郭尔罗斯草原的陶格隆起义等等。我的老家科尔沁草原上也出现过一位英雄,叫嘎达梅林,名气和影响更为巨大。只是后人把他过分政治化了,什么反封建、反王公贵族、反反动军阀等等。其实,他只是反对开垦科尔沁草原,反对把草原卖给军阀屯垦致使其沙化而已。笔者有幸20岁开始就在嘎达梅林的故乡——科尔沁左翼中旗(又称达尔罕旗)生活工作了10余年,并为了整理旗历史档案材料而背着酒桶走访了当时还健在的嘎达梅林的“炮手”达林古尔布老爷爷、嘎达梅林的叔叔和侄子以及几位曾跟随嘎达梅林的起义士兵,又巧遇从长春返故里小住的原嘎达梅林夫人梅丹其其格(后人称其为牡丹),整整搜集记录了10余万字的资料,读大学时根据这资料改写过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嘎达梅林》。当时嘎达梅林是达尔罕王爷的军事梅林,等于现在的县武装部长,达尔罕王爷跟其他很多蒙古王爷一样在北京和沈阳都有行宫,开销很大,又吸大烟,卖牛卖羊无法满足他的腐败的生活,只好卖土地,那会儿叫“出荒”,就是把草原抵押给当时正准备打直奉战争养兵备饷的大军阀张作霖还有大奸商们。科尔沁草原当时已出荒过九次,都是各届达尔罕王爷们卖的,原先的科尔沁草原面积很大,从奉天城北门以北,东至公主岭,西至锡林郭勒,北至大兴安岭南麓,都属成吉思汗赐给其胞弟哈布图·哈斯尔的领地,称其为科尔沁草原。出了九次荒,只剩下巴彦塔拉、别尔根塔拉两块草原的达尔罕王爷还要出第十次荒,要把巴彦塔拉、架玛吐一带草原卖出去。“旗丁”出身的平民化的军事梅林嘎达(原名孟叶希),代表民意走沈阳请愿反对开荒,被恼怒的达尔罕王和张作霖抓起来,押回草原问斩,后被嘎达之妻梅丹其其格与侄子阿木尔带人劫狱成功,走上了武装反对“出荒”的道路。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大众多达上万,“拔橛子”(拔圈地木桩)、“赶测领人员”、“烧兵营子”,终迫使第十次出荒暂时停止。当然,跟许多过去同类起义一样遭受到残酷镇压,最后嘎达梅林走投无路带领几十名部众跳进汹涌的冰河里壮烈牺牲。 当年,我曾沿着嘎达梅林的足迹,来到那条曾经是“冰河”的西拉木伦河的支流——乌力吉木仁河的沙岸上,久坐不起。这个小湾子叫洪格尔·敖包口子,达尔罕王第十一次“出荒”把这科尔沁草原的最后一部分——别尔根塔拉也出卖时,已上山暂避的嘎达梅林从北边索伦山上冲下来,误入三面包围圈,只好投进这冰排如山倒的汹涌河水里。可如今,已不见那条河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延绵无际的沙沟沙滩,泛着漫漫黄沙。那条河早就断流,变成一条白色死蛇,躺在那里,成了沙的温床。它的四周也都是沙化的农田和沙包沙坨子,茫茫无际。离第十次“出荒”不过50年,这里已经完全沙漠化了,地理名称改为科尔沁沙地。哦,嘎达梅林的后来者想投河都没有水了。面对眼前茫茫无边的黄沙,我欲哭无泪。 嘎达梅林起义的实质,就是原草原牧业经济与外来强加的农业经济之间的相对立相排斥。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两种文化的相碰撞。以往的统治者们,往往偏狭地称嘎达梅林们为“土匪”、“地方主义民族分裂”等等,其实谬误得很,嘎达梅林们反对的只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的强加,反对举着“先进农业”、“落后牧业”的大旗对草原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