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疮的临床体会.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治疮的临床体会 岩屑是一种慢性溃疡,发生在下肢内侧和外侧。其病多由长时间站立工作或负担重物以致脉络瘀滞不畅, 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热盛肉腐而成, 或由下肢皮肤受到外伤、虫咬及湿疹搔抓等诱发。其特点是经久不能收口, 或已经收口但每易因损伤而复发。现代医学称之为小腿慢性溃疡。因病变居于臁骨 (胫骨) 内外臁故中医称为臁疮, 俗称“老烂腿”。针对本病病程长且病情复杂多变, 我们于2002年~2010年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期外治与辨证施护相结合的方法, 临床治疗观察96例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发病部位及腐烂面积 本组病人96例, 其中男56例, 女40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4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 最长者12年;发病部位均为小腿, 双侧肢体发病者38例;溃疡面积:直径1cm以内者18例, 3cm以内者44例, 5cm以内者20例, 10cm×8cm者5例;发病诱因:因长期站立, 行走或重体力劳动者45例, 外伤16例, 妊娠后发病10例, 曾患过深静脉血栓29例。 1.2 治中嘴唇毒,加味玉红膏 ①湿热下注型 (53例) :治以清热利湿, 和营消肿。方以加味三妙汤。②脾虚湿盛型 (28例) :治以健脾利湿, 活血化瘀。方以补中益气汤合用三妙汤加减。③气虚血瘀型 (15例) :治以补中益气, 活血化瘀, 方以加味八珍汤。 ①早期 (湿热炽盛期) :局部红肿疼痛, 虽连成片, 但皮肤未破溃者。外用三黄加五倍子洗剂湿敷患处。将上药煎汤后用纱布湿敷患处, 每日1~2次。②中期 (毒邪未尽, 正气已虚期) :久不收口, 皮肤暗黑, 疮面内陷流污水。外用生肌玉红膏, 先清洗干净疮面, 然后将生肌玉红膏摊在消毒纱布上, 敷于患处, 用绷带包紧, 隔日换药1次。③后期 (邪尽正复期) :疮面日见缩小, 肉芽新鲜, 脓腐已尽者。外用象皮生肌膏, 清洗疮面后, 将象皮生肌膏摊在消毒纱布上, 敷于患处, 用绷带包扎, 隔日换1次。 1.3 长期治疗与饮食 因本病病程长, 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 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注意关心并开导病人,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 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让病人心情舒畅, 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争取早日康复。 饮食宜清淡, 忌食辛辣, 忌烟酒。初期多食清淡饮食, 以助药物清热解毒利湿。后期多食健脾易消化的食物, 如山药、红枣、黑木耳、人参煎汤服, 以达到气血旺, 濡养四肢, 则疮面易敛。 ①长期站立工作的病人要做工间操和多走动, 多做患肢的伸屈运动;②经常抬高患肢, 每日4次, 每次20min.抬高患肢应当高于心脏;③换药后劝说病人养成穿医疗压力治疗袜或包扎弹力绷带的习惯, 加强血液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④疮面结痂不宜过早去除, 要继续治疗直至结痂自行脱落;⑤避免患肢受外伤。 2 皮肤大隐麻黄,皮肤红色,上闭清析 参照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96例中临床治愈69例 (71.87%) , 显效18例 (18.87%) , 有效7例 (7.29%) , 无效2例 (2.08%) , 总有效率为97.91%。 任某某, 男, 75岁, 工人。2004年5月8日入院。左小腿下端内侧溃烂6个月。患者双下肢静脉曲张20年, 双小腿下端皮肤发黑间断性发痒10余年。6个月前左小腿下端内侧奇痒, 自用红花油外擦皮肤后破溃, 在当地工厂医院就诊3个月, 破溃处未见愈合而创面逐渐扩大, 疼痛明显, 创面脓性分泌物较多。伴有腹胀、纳呆、便溏、面色萎黄。查:双下肢小腿多处静脉迂曲成团, 肿胀, 下端皮肤青紫, 左小腿下端内侧可见一6cm×4cm大小溃疡面, 中央凹陷, 表面灰白色, 脓性分泌物多而稀, 周边皮肤发黑。舌质淡红, 苔白腻, 脉沉细。诊断为:①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左小腿臁疮。证属脾虚湿盛, 脉络气血瘀阻。应用健脾利湿, 活血化瘀法治疗。方药:太子参15g, 黄芪30g, 苍术15g, 白术15g, 茯苓20g, 当归12g, 赤芍15g, 丹参15g, 鸡血藤30g, 地龙15g, 黄柏10g, 瞿麦20g, 猪苓15g, 川牛膝15g。每日1剂。创面为中期, 伤口清洗消毒后外敷生肌玉红膏, 隔日换药1次。至5月25日, 上方服用15剂, 患者面色红润有光泽, 腹胀、便溏消失, 纳食增加, 双下肢肿胀基本消退, 创面缩小, 分泌物减少, 创面四周肤色黯红, 板滞木硬。此时证属气血两虚兼有血瘀。内服加味八珍汤。方药:黄芪30g, 党参20g, 苍白术各15g, 茯苓20g, 当归12g, 赤白芍各15g, 川芎12g, 生地黄15g, 丹参30g, 地龙15g, 水蛭9g, 炮甲珠10g, 甘草10g。换药用象皮生肌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