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弥勒信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则天的弥勒信仰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古代政治家。在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方面,她无疑给后世树立了一个典范。受那个时代传统儒家观念的制约,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帝,不得不独辟蹊径,利用佛教尤其是弥勒信仰的力量,为其称帝造势,争取舆论支持。公元690 年(武周天授元年),武则天成功登上皇位,做了15 年的皇帝。在这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中,佛教的弥勒信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武周之前的弥勒信仰 弥勒,为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译慈氏。《阿弥陀经疏》中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在印度原始佛教中,最初只有释迦牟尼佛陀信仰,弥勒仅仅是佛众多的弟子之一,并无特别之处,他先佛灭度,到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做了“补处菩萨”。所谓的“补处”,就是可以替补成佛。 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开始宣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就提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世间众佛如同恒河沙数,形成十方三世诸佛世界,作为未来佛的弥勒下生成佛,在龙华树下三次说法,众生闻法而成佛。《中阿含经·说本经》 中记载:“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 弥勒信仰自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西晋时期。中国早期记录弥勒信仰的主要经卷,是著名的“弥勒三部经”,包括西晋竺法护翻译的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和南朝宋沮渠京声翻译的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弥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与下生信仰两种。沮渠京声翻译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表达了上生信仰。弥勒菩萨在佛灭寂后上生到兜率天宫。那里琼阁玉楼,金碧辉煌,莲花环绕,仙乐奏鸣,宫娥曼舞,作为弥勒净土,兜率天宫堪比天上人间。下生信仰见于竺法护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和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弥勒大成佛经》。据佛经记载,弥勒佛下生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可谓一派祥和美满的景象。 由于弥勒信仰描绘的世界太过美好,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弥勒信仰在中国广泛传播。在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达到鼎盛,不仅有大量的弥勒经卷被翻译,还有著名高僧信仰弥勒,比如东晋名僧道安就是弥勒的忠实信徒。南朝梁高僧慧皎所著的《高僧传·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 中记载:“安每与弟子法遇等,于弥勒前立誓,愿生兜率。”正是道安这样的高僧身体力行,发愿往生,才带动了当时众多信众皈依弥勒。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第 169 窟第 6 龛的壁画[1]。(图1)该龛凿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 年),弥勒菩萨站在大势至菩萨北侧,旁边墨书“弥勒菩萨”字样。到了北魏时期,弥勒造像大量增加,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均有数量众多的弥勒造像。 到了隋代,弥勒信仰出现了分野,僧人和上层贵族社会以上生信仰为主,具体表现为供奉弥勒画像,临终念弥勒名号,发愿往生兜率天宫。而民间的弥勒信仰,多以下生信仰为主,同时,由于对社会的不满,下层的弥勒信众往往借“弥勒”降世鼓动民众造反,对抗朝廷。对此,《隋书·炀帝纪》 中有文字记载:“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 虽然隋代皇室也笃信佛教,隋炀帝本人甚至自称“弥勒皇帝”,但是当下层民众利用弥勒信仰发动暴动,直接威胁王朝统治时,隋朝皇室还是实施了强势管控,对弥勒信仰中的下生信仰进行官方禁止,甚至出兵镇压。到了唐代,由于利用弥勒造反的事件时有发生,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 年),唐玄宗颁行《禁断妖讹等敕》,把假托弥勒造反定义为大逆不道:“比有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因为妖讹,广集徒侣,称解禅观,妄说灾祥。或别作小经,诈云佛说;或辄蓄弟子,号为和尚;多不婚娶,眩惑闾阎;触类实繁,蠹政为甚。刺史县令,职在亲人,拙于抚驭,是生奸宄。自今以后,宜严加捉搦。仍令按察使采访,如州县不能觉察,所由长官,并量状贬降。”[2]588由于背离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弥勒下生信仰逐渐走向衰落。这一衰落,集中反映在弥勒造像的急剧减少上。以龙门的造像为例,著名学者唐长孺就曾指出:“唐初复兴,所造尊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公元六二○年起至七一○年,释迦像加优填王一共十八尊,弥勒更减至十二尊,而阿弥陀达一百二十尊之多,观世音亦达四十五尊,都大大超过了释迦和弥勒。”[3]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崇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唐初佛教徒的主要崇拜对象。因此,到了武则天时期,弥勒信仰卷土重来,不仅成了武则天的个人信仰,甚至让弥勒信仰大有中兴之势。 二、武则天的弥勒信仰 图1 炳灵寺第169 窟6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