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地农占地情况调查
作为中国现代土地问题的核心,土地权利分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鉴于以往研究在地域上偏重全国或华北、江南地区, 笔者拟利用历史档案资料, 考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
一、 典型地区的土地占有比率
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土地占有趋势与分配状况, 权威的说法是“抗战后直到解放前的十二年, 湖南的农村像其他国民党统治的农村一样, 有过很大的变化, 主要是土地更加集中”1;湖南土地占有状况高度集中:“占农村人口4%的地主, 占有55%的土地;占农村人口5%的富农, 占有13%的土地;占农村人口30%的中农, 占有25%的土地;占农村人口39%的贫农, 却只占有6%的土地;占农村人口10%的雇农, 基本上没有土地。”一些典型地区如沅江县第五区宝成乡, “地主仅占全乡人口的5%, 却占全乡90%以上的土地。”2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1951—1952年期间, 湖南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对该省各县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 汇编成各种统计资料与档案3。本文拟通过统计其中31个典型乡4各阶层农户的土地占有比率 (表1) , 以管窥湖南省的一般情况。
由表1可见, 在抗日战争前 (1936年) , 18533户农户中, 6.58%的地主、富农占有的田地数量为49.21%, 地主占有的田地为其户数比率田地的8.9倍。近30%的中农占有的田地比率为27%弱。43.03%的贫雇农所占有田地数仅为12.06%。解放前 (1948年) 与抗战前相比, 总户数增加7.1%, 除贫农户数比率轻微下降, 其他阶层户数比率均有小幅增长。各阶层田地占有比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降:地主、富农下降1.54%, 中农增加2.31%, 贫雇农下降1.6%。从人均田亩的占有量来看, 地主人均占有的数量接近富农的2倍, 为中农的5.06倍, 贫农的13.78倍。地主人均占有的田地远远超过其他阶层。最后就人口所占的比率而言, 占总人口10%左右的地主、富农占地接近50%, 近38%的中农占地低于其人口比率8个百分点, 37.35%的贫雇农占地低于其人口比率27个百分点。
总的说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土地占有趋于缓慢分散, 但地主、富农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远超过其他阶层。
二、 地权关系的复杂性
湖南各县客观情况不同, “如滨湖田多, 土壤肥沃, 产量高, 山区山多田少, 交通堵塞等”, 因此, 各县土地占有情况也不完全一致。
根据湖南19个县23个村保的典型调查, 40年代土地占有“以滨湖区土地最为集中, 占总人口5.6%的地主阶级占有60%的土地, 每人平均占有田27亩 (不包括公田) ;丘陵区次之, 地主阶级占总人口的5.8%, 占有土地38.2% (不包括公田) , 每人平均占有田11.5亩;山区较少, 地主阶级占总人口的4%, 占土地30%, 每人平均占有田9亩。”5又据常德、澧县、临澧、安乡等县40多个乡的调查, “民国时期, 占农村人口6.8%的地主, 占有46.5%的土地;占农村人口5.5%的富农, 占有土地16.5%;占农村人口35%的中农, 占有土地21%;而占农村人口4l%的贫农, 却只占有11.7%的土地;占农村人口18.7%的雇农, 仅占有0.3%的土地。其中安乡县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最多, 高达75%以上。桃源县桃花源区有土地10.1万亩, 山林4.9万亩, 蒋昌炽、黄云溪、饶龙、饶虎、方七、方八等8户地主就占有土地8.031万亩, 为该区土地总数的79.3%;他们还占有山林3.92万亩, 为全区山林总数的80%。”6这些调查均反映出各县地权关系的复杂性。下面分别讨论三种类型地区的地权分配状况。
(一) 贫雇农及其他阶层数量表
根据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的调查, 土地关系集中地区的土地占有情况, 如表2。
如表2所示, 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 1936年, 占户数总数的7.28%的地主、富农, 占有田地61.65%;占户口总数31.31%的中农, 占有田地20.09%;占户口总数42.96%的贫雇农, 仅占有7.96%的田地。至1948年, 除贫农外, 各阶层户数比率有些微上升。田地占有比率方面, 地主、富农下降为60%, 中农上升为23.15%, 贫雇农下降至6.47%。
从各地的典型调查来看, 常德县云岳乡十三保, 1948年, 占户口5.17%的地主、富农占有全村土地的61.49%, 人均18.37亩。占户口14.14%的中农占有全村土地的21.36%, 人均2.86亩。占户口34.14%的贫农占有全村土地的11.06%, 人均1.10亩。占户口12.41%的雇农占有全村土地的1.51%, 人均0.26亩8。“溆浦农田的分配, 大部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 (有田地五十亩以上五百亩以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