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2019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五章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2019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五章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周维高中地理工作室出品 PAGE PAGE 2 长沙县实验中学教案 授课班级 2001、2002、2003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课 课 题 第五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阅读材料或社会调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运用资料,通过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区域认知 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某区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提升地理实践力。 重、难点 1.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 1.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猎文明——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原始的平衡) 2、农业社会——利用(改造)自然——局部不协调 阅读案例l:玛雅文明的消失 师:教师课件展示阅读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的相关材料,你认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个案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人为原因) 师:对。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生:有。玛雅社会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自然原因) 承转: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而正当人们陶醉于自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不协调,人地关系迅速激化。 3、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 【教师点拨】 矿山开采:“拿走资源,留下污染”的采矿方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矿山生产导致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地表和地下生态平衡系统,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性影响。矿区的大量开发,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表并排弃大量的土石方,增加水土流失量,并导致河道泥沙大量增加、水库淤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 高峡出平湖:埃及阿斯旺大坝于20世纪70年代竣工。表面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得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肥源,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向内陆收缩,部分工厂、港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质,使得沙丁鱼的年获量减少;由于大坝阻隔,下游的活水变得相对静止,吸血虫病流行。 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改变了库区的自然环境;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诱发水库地震,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自然资源不能盲目索取,对自然环境也不能野蛮破坏。这样,“和谐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它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一方面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信息社会,又称为后工业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变革。21世纪以来,关于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