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ppt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时六年级上册﹒人教版3古诗词三首 新课导入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现在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来一场诗词大比拼!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发现这几句诗词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几句诗词都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自然美景挥毫泼墨,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或忧伤,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古人眼中的美景,感受古人内心的愁与喜。 德鹊蝉dé chánquè我会写 我会写 书写指导dé德 注意右边“心”字上面一横不要 漏写。 多音字练一练:爸爸和李叔叔在公司宿( )舍聊了一宿( )有关星宿( )的知识。宿xiǔsùxiù(宿舍)(一宿)(星宿)sùxiǔxiù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宿建德江》是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因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而漫游吴越。临近黄昏,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看到行人各自归家,而漂泊他乡的诗人不免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zhǔ 诗意理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①泊:停船靠岸。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③日暮:黄昏时分。④客:指诗人自己。①②③④ 诗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⑤旷:空阔。⑤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传递出了诗人的感觉和情绪?找出来做记号。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舟烟渚日暮野旷天树江月 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传递出了诗人的感觉和情绪?找出来做记号。愁 诗句赏析细读这两句诗,想一想: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立足点时间心情在外漂泊触景生情 (1)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2)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客——作者此时身处异乡 (3)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日暮(黄昏时分)(4)“日暮客愁新”的“新”字有什么特殊 的内涵?一个“新”字,让人觉得诗人本就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新的羁旅愁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远景近景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顺序?大家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借景抒情,作者向月亮诉说心中的孤寂。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畅所欲言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随堂练习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王爷爷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 )令人称道,就连叽叽喳喳的xǐ què( )和鸣叫的qiū chán( )也为之叫好。二、读诗句,填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句中中,“ ”点明了题意,“ ”交代了时间,诗人之所以“客愁新”是因为 。美德喜鹊秋蝉泊烟渚日暮行旅是愁,投宿也是愁 宿建德江触景生情借景抒情野——旷天——低层次梳理烟渚日暮江——清月——近人愁 第二课时六年级上册﹒人教版3古诗词三首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个画面。 电闪雷鸣天昏地暗……乌云密布 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变化无常。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这种奇异的天气现象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然后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整体感知默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诗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 黑云

文档评论(0)

快乐美好每一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