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地理史上的大赋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docxVIP

中国地理史上的大赋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理史上的大赋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 在中国文化史上,赋作为文体的起源与文化的分支有着深厚的地理关系。首先,原始地理著作《九州》的初步描述直接影响了赋的形成。然后,赋和陈的直接解释方法最适合再现山川的形态。 我国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尚书·禹贡》,就用1193个字依天然的江、河、湖、海为线界划分“九州”,铺写全国地理概貌,从政区到农业、物产、贡赋、山河、交通等内容均作详密表述,使自然区、经济区与行政区融为一体,构成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整体图式。而其描述方法,则以铺叙见长。如“厥贡惟球琳琅”一节云:“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句式整饬,韵散兼行。他如《周礼·夏官·职方氏》描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掌天下之地”,其对“九州”所作东、南、西、北的全方位铺陈,以及曲终奏雅、旨归教化,一如《禹贡》,于汉代大赋的完形均有明显的肇始意义。而关于汉代的地理知识,也就不仅在《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中有较多的反映,而且还可以通过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张衡《二京》诸大赋中有关山川地舆的描绘,得到更为形象的认知。也正因为赋体的“繁类”特征,前人颇注意骋辞大赋与类书、志书的关系。袁枚《历代赋话序》云:“古无志书,又无类书,是以《三都》《两京》欲叙风土物产之美,山则某某,水则某某,草木鸟兽虫鱼则某某,必加穷搜博访,精心致思之功。……作志书、类书读故也。”陆次云也说:“汉当秦火之余,典坟残缺,故博雅之属,辑其山川名物,著而为赋,以代乘志,……使孟坚、平子生于汉后,亦必不为曩日之制。”(《北墅绪言》卷四《与友论赋书》)两人论“赋代乘志”似精到,然谓汉以后“必不为”又属偏颇;仅就赋写地理山川一端来看,汉以后千年未绝,且至清代还盛极一时。清康熙间陈元龙奉敕编《历代赋汇》,即辟“地理类”,收录自汉迄明“地理”赋369篇(另有逸句14篇),尽管搜集极不全面,然荦荦大观,已令人注目。而历代地理学著作则或有取资前代赋家创作之迹,更与当朝地理赋中的山岳描绘相映成趣。明人地理赋中如唐顺之《游盘山赋》、许讚《华山赋》、苏志乾《岱山赋》、谢廷钻《黄山赋》、胡俨《匡庐赋》、俞安期《衡岳赋》、汤显祖《游罗浮山赋》等,其对山川地貌、景观风俗有细致描述,而连缀起来,则汇成形象的地理学图卷。 中国地理赋的转型、开拓、复兴,都在清朝盛世,这也与清代自然、人文地理学术思潮的勃兴因缘契合。概括地说,清以前的地理赋描述范围基本限于禹迹九州,亦即中原山川,虽然元代因版图广大而有边区描写(如陈栎等“燕山”诸赋)、明代因商贸交流而有域外描写(如董越《朝鲜赋》等),但毕竟凤毛麟角,未成风气。至清代,赋家的地理赋创作一则沿习前人,对中原佳山水作发明描绘,一则将视野投向边陲疆域,对其岁时、风物、礼俗、典故、方言、俚语、物状、人情作纤屑毕载而又不失宏博气势的描写,后者正是异乎前朝而盛清(乾嘉之世)独有、且代表清大赋成就的疆舆赋。关于这一点,清嘉庆十年进士徐松为业师英和《卜魁城赋》作“跋”时有一段阐述: 恭读高宗纯皇帝圣制《盛京赋》,流天苞以阐地符,一时名公巨卿如周海山先生使琉球作《中山赋》、纪晓岚先生谪西域作《乌鲁木齐赋》、和太庵先生镇卫藏作《西藏赋》,独黑龙江界在东北边,曩惟方恪敏公有卜魁杂诗及竹枝之作;而研都炼京,天则留待我树琴夫子发摅文章,为封疆增色。 徐说视清人疆舆赋系围绕乾隆帝弘历“圣制”《盛京赋》(盛京,清制称省,即奉天,今沈阳)展开,大致不谬;然观清代赋目,此类赋一时蜂出,又非徐说尽括。在徐说之外,检择精要,尚有全祖望《皇舆图赋》、朱筠《平定准噶尔赋》、文守元《四塞纪略赋》,以及徐松自制之《新疆赋》等。如果说徐松的“为封疆增色”说确实把握住了帝王制赋与臣子颂德的心态,系此类赋创制的动因之一,而盛清之世丰富的文化内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更是清代疆舆赋及地理学发达的主要原因。 从清代地理学看盛清疆舆赋,其文化构合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 《准噶尔赋》方兴未艾 清人入主中土,武功彪炳,四邻宾服。初时划土分疆,多沿明制,其版图亦限于北地;至康熙、雍正长驱远驭,拓土开疆,始有新藩喀尔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贺兰山厄鲁特以及前后两藏。而到乾隆之世,清版图再度扩大,疆域之辽阔,藩属之众多,已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最。《清史稿·地理志》记云: 逮于高宗,定大小金川,收准噶尔、回部,天山南北二万余里毡裘湩酪之伦,树领娥服,倚汉如天。自兹以来,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莫不稽颓内向,诚系本朝。于皇铄哉!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这种因疆域的拓展带来的疆域意识的扩大,非常清晰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