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请用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来加深体会) * 东亚的自然环境,一方面阻隔着同这一区域之外的交通,另一方面又保证着这一区域之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产生,又使多元文化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一体,走向统一。观察农牧分界线谈谈中原地区这个概念,观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留意西域经商务农民族的周边形势使其以蒙古高原和中原为经商、寻求军事保护的主要对象;留意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北方游牧族、东北狩猎族、天山以南绿洲文化,西南藏羌半农半牧高原文化。认识连接着中国各地的江河水网,山间草原上的自然孔道(如内蒙古额济纳旗、甘肃兰州等)。 * 请再次确认“宅兹中国”的真正含义。 * 只把中国古代的汉族称为“中国人”,只把汉族所建立的政权叫做“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时炮制的“满蒙自古非中国论”,以及其他如“古代新疆非中国论”等,持这种论调的人,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 朝贡、互市汉唐明清历代都有。 * 明代互市。互市在长城两侧开展,与另一种形式派贡使团入京朝贡一样,规模都是很大的。从互市的角度不妨再认识长城的另外一种意义(农牧分界线上农牧两种民族的联结地带)。 * 明前期,明朝廷往往由于其僵化的对外思维,仅将朝贡、互市的经济交流视为维护边防和控制蒙古的羁縻之术,对互市规定了诸多限制,每年开市的次数少、时间短,根本不能满足草原牧民物资交流的需要,故双方的民间犯禁私市不断,蒙古贵族更为此发动了三十年的对明战争,双方损失惨重,明英宗也一度被俘。可见,不断加强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才是千古不变的、双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边郡、羁縻府州等制度有历史传承性,从中可找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 请找出安西、北庭的府治所在。可谈谈安史之乱后的相关故事。 * 从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这些名称中体会元朝与唐朝相比边疆治理理念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清代为什么要改土归流?体现了什么?(在土司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很方便地互相交流学习,已逐渐走向团聚与统一,与内地的区别已不大;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找出和宁并分析其地理位置,认识和宁在元朝特殊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可顺便指出“北方丝绸之路”) * 希望统一、争取统一,在历史上作过这种努力的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匈奴、突厥、鲜卑、氐、契丹、蒙古和女真(金朝和清朝)。相继征服过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不仅未能改变汉族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反而逐渐被汉族文化所同化。战争是由各民族的统治阶级发动的,或是由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剥削政策激起的;我国历史上有些民族间的战争,客观上破坏了反动落后的制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这些英雄中有的人是通过战争,将原来分散的部落合成了统一的民族,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和强大,如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有的是在反侵略战争中英勇抵抗了异族的进攻,保护了本民族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如汉族的岳飞和于谦等,他们都是本民族的英雄。 * 第3题要与欧洲对比。中国绝大部分的民族都拥有长期、甚至两千年以上在现代中国境内生息繁衍、相互交融的历史,与欧洲的民族有很大不同。 * 依据贝加尔湖、黄河河套确定方位。 * 讲清其来历。陌生情境需列出细节特征。评析,先析后评,析其特色,评其延伸到今天的积极意义。 *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天利重点题型专练四) 材料一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少数民族官员担任,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天利重点题型专练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特点:以德治为主,实行安抚、和亲政策,少用武力; 重视民族平等; 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实行羁縻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 《新课标》相关内容 : 1.3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开疆拓土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课件】变局之下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黄文婉《甲午战争》.pptx
- 高中历史:【2019-3-3】高考命题改革与精准备考zxls_201903121356031.pptx
-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课件】(28页)(一只鱼).pptx
- 高中历史:《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读书分享.pptx
- 高中历史:《波峰与波谷》读书分享.pptx
- 高中历史:《3000年人类迁徙史》读书分享.pptx
- 高中历史:“情思历史”学术沙龙活动.pptx
- 高中历史:(刘剑)寻根:陈姓的由来——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刘剑0103.pptx
- 高中历史:(贾清源)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思考.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