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管理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

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

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

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

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组织课程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

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

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

由易到难课程安排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

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

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

实施教学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

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

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

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

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

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

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

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

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

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

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

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

的专业课程体系。

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

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

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

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

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

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

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习总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

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

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

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

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

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

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实现学生上岗对接。通过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的具

体真实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基本实现“上岗对接”。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