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总第799期海外文摘Totalof799
2020年第8期OVERSEASDIGESTNo.8,2020
历史HISTORY
明代倭刀及其使用与传布研究
董威廷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日本刀剑制造在经历了由汉至唐对中国的模仿后,至镰仓时代脱胎换骨,形成了日本刀的独特风格。
明代,伴随着倭寇活动的猖獗,倭刀在东亚充当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兵器之一,它虽是倭寇掀起血
雨腥风的兵刃,但也使明朝人得以借鉴其形神而创造了中国本土的倭刀,其使用技法在军中和民间得到
了不断创新和传承。倭刀及明代人探索的倭刀使用方法甚至通过军官传到了朝鲜,此过程也是当时东亚
三国文明在冲突中进行交流并融合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明代倭刀;中日交流;文明融合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8-0001-11
中华文明与日本文明都是善于学习域外先进成果介绍了日本刀的发展时代、特点、分类等内容。严勇
的文明,特别是两者之间的互相学习。日本刀剑的制的《漫谈日本刀剑》回顾了自中国汉代以来日本刀的
造技术是在中国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随着中华大发展过程及对中国的影响。杨丽丽的《浅谈日本武士
地的几次战乱,古老的兵器制造工艺与其使用技法很刀的发展过程》对日本刀的分类、锻造、刀装等方面
多因此湮灭不传,作为岛国的日本有着不同于中国的进行了研究,并着重指出了武士刀与日本现代军刀的
地缘政治环境,中国的众多文明成果反而在日本得到区别。在研究与倭刀相关的武术史方面,曹云的《从
了较好的保存乃至传承发扬。日本在经历了由汉至唐明代“抗倭”中寻绎中国武术交融的整合路径》分析
的中华文化冲击后,自平安时代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了倭寇对明代倭刀及刀技的影响。明达的《历史上中
自身特色的文明,在兵器制造方面跳出了中国文化的日两国剑刀武艺的交流》认为中国倭刀技法直接来源
窠臼,后来居上并且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刀剑体系,于日本,既在军中习练,也在民间习练,并对几家刀
刀几乎成为了武士及其精神的象征,武器被赋予了文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杨祥全,宋晓忠的《苗刀·运河·中
化内涵,其至今仍是日本显著的文化符号。到明代,日交流》和马召兵的《中国苗刀源流考证及技法研究》
倭寇的活动几乎与这个朝代相始终,倭刀给明朝人留以明代倭刀的引入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清以后的“苗
下的印象不可谓不深,这种兵器大量进入中国,从北刀”技法。陈耀荣的《明代程式长刀技法的武学价值
国蓟镇的军营到江南名妓的案头都有它的光影,给明研究》对程宗猷的生平、师承及其长刀技法与日本剑
代的兵器演变和武艺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林伯原的《明代刀术的丰富与
通过明人传入了朝鲜。在兵器的碰撞中,以武器为载发展》充分肯定了日本刀法的输入对中国长刀武艺的
体的东亚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悄然发生着。重大作用。胡宏东的《吴殳手臂录研究》和周
1研究现状伟良的《杂纯相返,万派归源(1),明代著名武术家石
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从兵器形制及武术史方面对电考辩》则对民间倭刀术的另一分支石电、吴殳师徒
于倭刀的研究。在研究倭刀兵器形制方面,周纬的《中进行了研究。当前学术界对倭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