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南山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专题训练-------南山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春回大地之时重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的喜爱,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本诗第三句中的“嘲”字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谷鸟对诗人独自前来的嘲弄之情。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所写的新诗歌,希望用自己的和诗来陪伴大哥游玩。

D.此诗语言流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情影动容,视通万里。”这一观点在本诗颈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顶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叶梦得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身处山顶,看到山峰参差林立,次句“不知”二字写出了词人产生的轻灵缥缈之感。

B.顺水而望,辽远的三州地区极为开阔,傍晚霞光漫天,令人忍不住淹留驻足,陶醉其中。

C.“此行不负清秋”,词人直抒胸臆,以“不负”二字表达了对登山赏览美景的满足。

D.本词描绘细致,既描写了湖海的波澜壮阔,也描写了微云的阔远、银河的静谧。

4.本词末尾两句极具浪漫主义的风格,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注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再写“凭高酹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上片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充分展开想象蓄势。

D.下片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6.词的下片“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8.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①,塘水漻漻虫啧啧②。

云根③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④。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注释】①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②漻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③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④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用古代民间歌谣形式,在诗歌的开头三句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长句连用两个叠音词,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B.四、五句描写了山中的苔藓和花,山间云绕雾漫,似有轻纱笼罩;六、七句描绘了秋天稻子成熟的特点和萤火虫在田埂低飞的热闹情景。

C.诗歌的最后两句,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如“鬼灯如漆”令人毛骨悚然,不过,“点松花”三字又带有生命的光彩。

D.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清新、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独特风格和意境。

10.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两种。

1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