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pdfVIP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xiǎn)惟吾德馨(xīn)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赏赐百千强(qiáng)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啮沙为坎穴(niè)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康肃忿然曰(fèn)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咆啸娴熟惨绝人寰俯仰生资B.斟酌崎岖重峦叠嶂触目伤怀

C.喧嚣噪热和颜悦色油光可见D.频临彰显震聋发聩旁逸斜出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

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

各种新鲜蔬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

是偷窃文物的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学校组织开展的孔庙祈福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1

B.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

C.他很喜欢鲁迅的小说,曾拿着《呐喊》反复阅读,后来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

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6.填空。

①《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________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_______》。

②《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选自《河中石兽》)

【乙】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它

2

②③

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