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房颤与症状房颤的处理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症状房颤与症状房颤的处理策略

AF的风险、定义及发生率

1.AF的七大风险

死亡:是正常人群的1.5-3.5倍,患者多死于心衰、卒中等;

卒中:正常人群的5倍,约有30%的脑卒中患者源于AF;

心衰:20%-30%的AF患者会发生心衰,这与过快的心室率以及不规则的

心室收缩相关;

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高1.4-1.6倍,老年痴呆发病年龄提前;

抑郁:16%-20%的AF患者会出现抑郁;

生活质量下降:超过60%的AF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住院:每年10%-40%的住院率。

2.AF的定义

基于AF表现、持续时间、是否能够自发终止进行定义,共分为五类(表1)表1AF的定义

AF形式定义

首诊AF

之前未曾诊断过AF,无论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或是否存在AF相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阵发性AF

自发终止,或在7天内干预被复律的AF

持续性AF

持续长于7天的AF,包括通过复律终止的发作(用药或电复律

长程持续性AF

当决定采用节律控制策略时,持续≥12个月的连续性AF

永久性AF

已经被患者和医生接受的AF,不再尝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永久性AF代表的是患者和医生的治疗态度,而不是AF固有的病理生理学属性,而且这个词不应用于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AF消融相关的节律控制策略。一旦采用节律控制策略,这种心律失常就应重新被分类为长程持续性AF

3.无症状AF的定义

无症状AF也被称为“亚临床AF”或“心房高频事件(AHRE)”。

亚临床AF是指通过筛查程序、常规心电图偶然发现或通过植入装置心电图分析后诊断的AF。

对于已确诊AF,且经医生评估保持无症状的患者,可被定义为无症状AF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结局(死亡、痴呆,和生活质量差)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可能是11%-24%的AF患者的第一个表现,AF相关卒中的复发率也较高。

4.无症状AF的发生率

无症状AF的发生率在不同研究中有所不同:

Levy

Savelieta

Frykman

Blackshear

Giuseppe

S(1999):11.4%的患者报告无症状;

l(2001):24.7%的患者被认为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V(2001):32%的患者根据结构化病史发现无症状;

JL(1996):SPAF-I研究中,45%的患者可能无症状;

Boriani,MD(2015):39.7%无症状患者(1237/3119)。

有症状AF与无症状AF临床预后

1.EORP-AF研究

本研究共纳入3119例患者,旨在对比无症状和有症状AF患者的临床表现、管理和结果。

研究中,共1237例(39.7%)无症状患者(EHRA评分I);963例(51.2%)轻微症状患者(EHRA评分Ⅱ),919例(48.8%)严重或致残症状患者(EHRAIⅢ-IV)。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AF较为常见,且与老年、合并症及高血栓栓塞风险相关,1年死亡率也高于有症状患者。

2.AFFIRM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4060例AF患者,其中无症状481例(12%)。

研究结果显示,与有症状患者相比,无症状患者多为男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低,但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此外,无症状患者AF持续时间较长,最大心率较低,左心室功能更好。

随访5年显示,无症状和有症状患者的死亡率和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似,提示无论是否有症状,AF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

3.日本前瞻性研究

日本一项基于社区的前瞻性研究,调查了阵发性AF(PAF)(n=1837)和持续性/永久性(SAF)(n=1912)亚组中,无症状与有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5岁)、卒中/全身性栓塞史、男性和慢性肾病是PAF组患者无症状状态的独立决定因素。在PAF组中,与有症状患者相比,无症状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更高(P0.01),而在SAF组相似。

4.系统回顾研究

一项针对年龄、性别差异和心血管预后的系统回顾研究,共纳入2534例无症状AF患者(女性717例)和7774例有症状AF患者(女性308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9.9年。

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AF与男性更相关,与年龄无关。心血管死亡风险以及血栓栓塞风险不受无症状临床状态的影响,提示不应根据症状确定AF患者预防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的方法。

5.汇总分析

对多项研究有症状AF和无症状AF卒中发生率的研究进行的汇总分析证实,在校正基线后,无症状AF和有症状AF的卒中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总体而言,以上多项研究提示,无症状AF与男性更相关,与年龄无关。心血管死亡风险以及血栓栓塞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