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提要(一) 教案教学设计.pdfVIP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提要(一) 教案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中考语文根底知识复习提要(一)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根底知识复习提要(一)

第一局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一、诗文的背诵与赏析

【考试目标】

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

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

例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例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

例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

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例1的答案为“一鼓作气”。例2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

两种:一是识记性填空,如例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写相连续的局部。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会写,特别要注意

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2,试

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

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

要填写的语句在诗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答题。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这类试

题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诗

句含义辩识、关键词的品味等能力。如例3,这道题与课内阅读结

合起来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诗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意境的

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

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

还很嫩、短小、少的特点。A项是从整体描述春到江南,绿遍山川

的景象;B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项的草远看绿色一

片,近看却没有几棵;D项风吹草低才能露出牛羊,可见草的长势

茂盛。可见正确选项为“C”。

【能力训练】

(一)根据上下句,填写出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鲁迅《故

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3.,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论语》)

5.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山园小梅》)

6.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7.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8.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9.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10.,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11.橘生淮南那么为橘,,叶徒相似,(《“晏子使楚”两那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