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
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
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
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
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
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
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
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一下语文《彩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 部编一下语文《彩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pdf
- 部编一下语文《彩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三【一等奖】.pdf
- 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详解.pdf
-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5篇.pdf
- 描述大自然的语言.pdf
- 描写黄帝陵的好句子.pdf
- 描写母爱的作文13篇.pdf
- 描写小白兔找妈妈优秀作文.pdf
- 民间故事大全:黄帝出世的传说.pdf
- 人教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pdf
-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名师教案1.pdf
-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老舍的《猫》教案.pdf
-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pdf
-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教案.pdf
-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二:难忘童年 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2课时).pdf
- 人教七年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3课 远古的传说.pdf
- 人教三年级语文灰雀评课稿.pdf
-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读课文 7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教案_27.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