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pdfVIP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

一、感性认识诗歌的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

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

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例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第1页共14页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

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

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

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

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例2:

虞世南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第2页共14页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

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

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

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说

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3: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人来,袜躔金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请分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3页共14页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天真纯洁、活泼娇媚、感情丰富(含羞躲避)而矜持的少女形象。

首句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神态,展示了她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

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展示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复杂心理。

这首诗从动作行为、神态、心理等方面对抒情主人公作了细致描写。

作业:

阅读《名师领航》

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