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含五个课时).docx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含五个课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五篇文学作品,体裁各异,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一切的思想感情。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家国情怀,就要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涵泳品味。通过朗读的方式进入作品的氛围和情境,把握抒情方式。

教学本单元,教师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颂扬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的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都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塑造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抵抗外强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课段,比较《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选择、抒情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第二课段,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画出课文结构简图,梳理典型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归纳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三课段,撰写朗读脚本和“班级诵读展示”文案,以声传情,在诵读展示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第四课段,搜集有关“新时代的英雄”的资料,从本单元所学文体中任选一种,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完成核心任务。总体来说,这四个课段是分总关系,前三个课段的学习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第四课段核心任务的完成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五篇作品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爱国爱家,甘于奉献的情怀。抒情亦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五篇文学作品形式不一,《黄河颂》是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老山界》是一篇生动记叙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回忆性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的新闻通讯;《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对已沦陷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注怀念之情的抒情散文;《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塑造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五篇课文体裁不同,主题却都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还有一项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听说读写能力一般,学习方式单一,学习领域不够宽广,策划组织活动额能力有限。另外,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方面来说,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充裕,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虽有爱国意识,对于家与国的概念,家与国的关系仍然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即便知道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也不清楚通过哪些途径身体力行地来体现。本单元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尽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去体会作品的情境。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四、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精读课文,学会批注,梳理课文脉络,画出课文结构简图。

2.设计课文朗读脚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撰写“班级诵读展示”文案。

3.辨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根据使用的主要抒情方式给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类。

(二)思维目标

1.抓住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构建画面,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2.理性思考意象选择、抒情方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总结出1-2条有关抒情方式的规律,培养抽象思维。

3.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扩写、续写或创作提升创造思维。

(三)价值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长征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探究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

2.感受“平凡的英雄”身上朴素的家国情怀,受到感染,加深为国奉献的情感。

3.把自己的理想同民族、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五、学习篇目

《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

六、教学思路

《黄河颂》语言浅显易懂,情感豪迈直露。通过反复诵读,把握黄河形象,体味作品中激昂的民族情感。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揣摩课文的关键语句和批注示例,学习做批注。

《土地的誓言》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运用《黄河颂》习得的方法,体会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实践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