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课时优化训练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VIP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课时优化训练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周人认为,德与祖先关系密切,周王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这种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也在变化。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质疑。春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表明()

A.人伦秩序是维系统治的关键因素B.观念革新助推人文精神发展

C.效法祖先之德适应加强王权需要 D.礼崩乐坏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2.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A.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 B.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C.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结合 D.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3.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

历史人物

论述

郑国执政子产

“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

随国大夫季梁

“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虢国太史史嚣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A.尊神敬天 B.主权在民 C.轻天重民 D.天人合一

4.如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

人物

看法

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 B.持续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 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5.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6.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7.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各方面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曲折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租调制开始实行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

B.家训的教化功能得到重视并与法律合流

C.当铺兴起并取得合法地位

D.思想多元活跃并呈现儒佛道交汇融通景象

8.宋代每一类瓷器有多种样式,单就梅瓶讲,不同瓷窑利用粗细、横直、长短不同的外部轮廓线,于细微处反复磋磨,以探寻梅瓶一器的最典范之造型。正是依托这种大胆创新与孜孜不倦的实验,宋代瓷器具备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典范美。由此可见,宋代瓷器的制作()

A.深受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 B.颠覆了传统制瓷技术

C.体现了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D.源于“瓷路”的兴盛

9.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10.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A.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 B.黄老之学被推为元气恢复圭臬

C.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 D.墨家学说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11.明清之交,国亡家破,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

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B.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 D.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12.1894—1897年,湖南学政江标重视时务与算学,取士颇能“通达权变”。湖南士子“乃相率尽弃俗学,虚其心以勉为精实,冀投学政之所好”,“遂取广学会译著各书,视为枕中鸿宝”。这说明,当时()

A.戊戌变法深受士子欢迎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C.取士变革促进西学东渐 D.儒家伦理遭到士子摒弃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期文明从夏商重巫到西周重史,史官文化逐渐形成。史官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学在王宫,平民百姓没有文化:二是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三是包罗万象,史官记载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