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史学
第一节宋元史学概述;“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王寿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宜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往宋极重史事,日历之修,诸司必关白。如诏诰则三省必书,兵机边务则枢司必报。百官之进退,刑赏之予夺,台谏之论列,给舍之缴驳,经筵之论答,臣僚之转对,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匦奏,下至钱谷、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录。犹患其出于吏牍,或有讹失,故欧阳修奏请宰相监修者,于岁终检点修撰官日所录事,有失职者罚之。如此,则日历不至讹失,他时会要之修取于此,实录之修取于此,百年之后,纪、志、列传取于此,此宋氏之史所以为精确也。”(《明史·卷285·文苑传·徐一夔》)
;“古者有国必有史。故书塌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宋史·卷445·王藻传》)
“本朝国史凡三书:太祖、太宗、真宗曰《三朝》;仁宗、英宗曰《两朝》;神宗、哲宗、徽宗、钦宗曰《四朝》。虽各自纪事,至于诸志,若天文、地理、五行之类,不免烦复。”(《容斋三笔》卷四《九朝国史》)
“宋代史事,较为详慎。有一帝必有日历,日历之外,又有实录,实录之外,又有正史,足见其记载之备也。”(《廿二史札记》卷二三《宋史事最详》);“曹魏指吴蜀为寇,北朝指东晋为僭,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似此之类,历世有之,伤风败义,莫大乎此。”(《通志·总序》)
“取诸家之说及诏、敕、制、诰、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诠次。”(《三国北盟会编·自序》);“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周礼》卷四《地官司徒·诵训》)
“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乐)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四库全书总目·卷68·史部·地理类·太平寰???记》)
“范氏之《吴郡志》、罗氏之《新安志》,其尤善也。……《罗志》意存著述,《范志》笔具翦裁。”(《文史通义·卷8·外篇3·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备载天下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土产、风俗、里至、宦迹、人物”;“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通志·金石略》);“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
“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庶乎有国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
“望纡天鉴,择善而行,引而伸之,触类面长之。……伏愿行之而有恒,思之而不倦,则贞观巍巍之化可得而致矣!”
“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而读之”(《资治通鉴》卷248,唐宣宗大中二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公集》卷七);“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臣光拜手稽首曰:臣闻《商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周书》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商。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只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商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只厥德,乃早坠厥命。’盖言治乱之道,古今一贯,历年之期,惟德是视而已。臣性愚学浅,不足以知国家之大体,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