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西门庆的大胃王朋友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算是吃得最少的一位,他手下的帮闲应伯爵、谢希大等人,一到西门庆家里,就火力全开,仿佛饿了三两天,等的就是这一顿。
吃一碗打卤面,登登登下去十几碗。吃螃蟹季节,一进门就要“后边对你大娘房里说,怎的不拿出螃蟹来与应二爹吃?你去说我要螃蟹吃哩”。夏天吃时令鲜果乌菱荸荠枇杷,“连碟子都挝过去,倒到袖子里”……
吃得最多的一顿,大约是四十二回:
“那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韩道国,每人吃一大深碗八宝攒汤,三个大包子,还零四个桃花烧卖,只留一个包儿压碟儿。”
这实在太妙,“留一个包儿压碟”,是中国的民俗。左右来收拾时,表示“我们非馋痨”。到主人家做客,不能吃得光盘光碟,要有剩余,这是对主人盛情款待的认可,也是一种谦让。小时候被父母带去亲戚家做客,也会早早嘱咐我,不准把盘子吃空,最后一筷子永远不要夹。
这个道理连应伯爵也懂,可惜今天的人们,已经把“留一个包子压碟”当成了铺张浪费。
西门庆深知这些帮闲的胃口,所以用了大深碗。这种碗江南少见,我在河南见过一次,胡辣汤,拿一个蓝瓷大深碗,吃的时候需要把头埋进去,喝了半日,也见不到底。
但吸引我的,是那碗八宝攒汤。“攒”是一种烹饪名词,始于明代,分“攒油”、“攒酒”两种。“攒油”是将烧沸的热油,泼洒在蒸熟的食物上;“攒酒”是将绍酒洒到正在烹煮的食物上,令食物更有“镬气”。
而攒汤的意思就是将煨好的高汤,冲入盛有八款食材的碗中,即成“八宝攒汤”。“八宝攒汤”最初所见,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记载了大量的皇帝御用菜肴,其中就有许多与《金瓶梅》相同的菜名,“八宝攒汤”赫然其中,排在它前面的是米烂汤,后面的是羊肉猪肉包。这种汤食从明朝一直流行到清代,《儒林外史》里显然模仿了《金瓶梅》的写法:“一盘猪肉心的烧麦,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热烘烘摆在面前;又是一大神碗索粉八宝攒汤!”乾隆下江南时,大臣高恒曾经多次向皇上投喂食物,达二十多次,在燕窝肥鸡、莲子煨鸭之间的,还有“鸡丝攒汤”和“燕窝攒汤”两款“攒汤”,可见流行。
有一种观点认为,“八宝攒汤”其实就是山西的“头脑汤”,这是因为“头脑汤”又叫“八珍汤”:黄芪、煨面、莲藕、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腌韭菜,最后由滚烫的羊汤冲制而成。从方法上来看,“八珍汤”确实和“八宝攒汤”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金瓶梅》里同时也有“头脑汤”的记载,第七十一回,何千户请西门庆吃的早饭里,便有一碗“肉圆子馄饨鸡蛋头脑汤”,而比《金瓶梅》更早的《水浒传》里,亦有“那李小二从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如果两者相同,作者何必一处写“攒汤”,一处写“头脑”,岂不是多余?
所以,我仍旧倾向于认为,“八宝攒汤”是攒汤的一种,内有八种食材,但并不等同于糊状的头脑汤,而更像是一种清汤。不说了,我煮一碗青菜隔夜饭攒汤去也,俗称菜泡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