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docVIP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作为必然纳入文学视角的商人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对商人形象的褒贬爱憎浸透着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思想内涵。《诗经》、唐诗宋词、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商人形象整体比较单薄,而且带有文人作者强烈的偏见。到了元杂剧,商人形象有了系统性的塑造,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群体,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体系的空白得到补充。而明代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则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并产生了新变。

一、《金瓶梅》以前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简述

纵观《金瓶梅》以前的文学作品,以商业商人为题材的叙事文学作品很少,反而在《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中记录了许多商人的事迹,商人形象在民间则以《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等抒情性文学最为突出。由于抑商政策和文人偏见,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往往是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的小人物,形象单薄,性格扁平。具体来说,《金瓶梅》以前的商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商人多是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形象。如《诗经》中的氓,貌似忠厚老实,实则是个社会中下层的负心汉形象;《汉乐府·孤儿行》中的小商人,“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虮虱,面目多尘”,是个孤苦无依、饱受虐待的弱者形象。第二,商人无情无义,无权无势。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士人与商人地位悬殊,文人作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商人,商人形象被丑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多是无情无德、趋利避害的类型人物,这类形象在元杂剧中比较突出,如《青衫泪》中的商人刘一郎、《玉梳记》中的奸商柳茂英,商人们依仗金钱破坏才子佳人的爱情,最后受到惩罚。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商人往往以财富作为筹码,只懂金钱而缺乏真情。事实上商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只是文人们没有深入挖掘,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第三,商人生活豪华奢侈,坐享其成。由于“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商人成为自然经济影响下民众心态的牺牲品,一般都是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行为获取财富,如白居易《盐商妇》中“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如”,批判性地揭露这种丑恶行为。文人作者注重商人“求利”的一面,认为他们不劳而获,因为商人不经过劳作却能牟取暴利,这与农业文明的要求背道而驰,所以必然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鄙视。事实上,商人财富的累积与自身脑力劳动、敢于冒险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第四,有些商人奉守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出现少数儒商形象。这实际上是作者为了解决商人“重利轻义”的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塑造的形象,目的是调和士商矛盾,例如元杂剧《东堂老》中的东堂居士李实,《刘弘嫁婢》中的洛阳巨富刘弘等,皆是仗义疏财、品德高尚的儒商。这些儒商形象虽然具有一些新的异质因素,但在本质上并未构成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

二、《金瓶梅》商人形象新变的时代背景

明代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由经济变化而引发了文学、思想方面的连锁反应,在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市民文学中,商人形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西门庆作为商人形象第一次真正成为中国小说史的主人公,他不再像以前作品中那样单薄片面、乏善可陈,而是变得生动鲜明、复杂典型,这与明代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密不可分。明代社会政治环境稳定,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滋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这必然会引起社会风尚的变化,市民重商思想日益增强,经商活动作为一种被大众认可的职业反映了市民社会心理的变化。同时,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以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出现,他们肯定经商活动,在理论上为商人形象的新变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三、西门庆商人形象的新变分析

(一)由可有可无的角色成为主人公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第一次把商人形象作为叙述主体,以此进行全篇布局,不再叙写底层人物的无奈境遇,而是以商人形象西门庆作为叙事重心,中国文学史上的商人形象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被理解与释放。作家写西门庆,并没有将这个“混账恶人”简单化,他既贪财如命,也会“仗义疏财,救人贫难”,看似薄情寡义,却又饱含真情,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活生生的人。

(二)由无情无义到重视自我个性与情欲受阳明心学以及至情论的影响,西门庆身上体现着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想与原始的情欲需求,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反驳,以求冲破统治阶级枷锁,释放个人正常欲求。《金瓶梅》大量描写性行为和性生活,是原始自然主义观念的体现,西门庆的纵欲滥情实际上是在追求自我、满足自我,表现出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如他对李瓶儿是先欲后情,对已经去世的李瓶儿不忍丢舍,“宁可死了我吧,须得厮守着,和他说句话”,抱着李瓶儿的尸体失声痛哭也是他的真情流露。这反映出明末封建意识形态在市井世俗人物中已开始瓦解,但是西门庆的“自我”是极端自私的,作者有意突出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