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煉鋼學概述第一節概述鋼與生鐵的區別:首先是碳的含量,理論上一般把碳含量小於2.11%稱之鋼,它的熔點在1450-1500℃,而生鐵的熔點在1100-1200℃。在鋼中碳元素和鐵元素形成Fe3C固熔體,隨著碳含量的增加,其強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衝擊韌性降低。鋼的應用前景鋼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學性能與力學性能,可進行拉、壓、軋、沖、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廣泛;用途不同對鋼的性能要求也不同,從而對鋼的生產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石油、化工、航太航空、交通運輸、農業、國防等許多重要的領域均需要各種類型的大量鋼材,我們的日常生活更離不開鋼。總之,鋼材仍將是21世紀用途最廣的結構材料和最主要功能材料。煉鋼方法(1)最早出現的煉鋼方法是1740年出現的坩堝法,它是將生鐵和廢鐵裝入由石墨和粘土製成的坩堝內,用火焰加熱熔化爐料,之後將熔化的爐料澆成鋼錠。此法幾乎無雜質元素的氧化反應。煉鋼方法(2)1856年英國人亨利·貝塞麥發明了酸性空氣底吹轉爐煉鋼法,也稱為貝塞麥法,第一次解決了用鐵水直接冶煉鋼水的難題,從而使煉鋼的品質得到提高,但此法要求鐵水的矽含量大於0.8%,而且不能脫硫。目前已淘汰。煉鋼方法(3)1865年德國人馬丁利用蓄熱室原理發明了以鐵水、廢鋼為原料的酸性平爐煉鋼法,即馬丁爐法。1880年出現了第一座鹼性平爐。由於其成本低、爐容大,鋼水品質優於轉爐,同時原料的適應性強,平爐煉鋼法仍一時成為的主要的煉鋼法。煉鋼方法(4)1878年英國人托馬斯發明了鹼性爐襯的底吹轉爐煉鋼法,即托馬斯法。他是在吹煉過程中加石灰造鹼性渣,從而解決了高磷鐵水的脫磷問題。當時,對西歐的一些國家特別適用,因為西歐的礦石普遍磷含量高。但托馬斯法的缺點是爐子壽命底,鋼水中氮的含量高。煉鋼方法(5)1899年出現了完全依靠廢鋼為原料的電弧爐煉鋼法(EAF),解決了充分利用廢鋼煉鋼的問題,此煉鋼法自問世以來,一直在不斷發展,是當前主要的煉鋼法之一,由電爐冶煉的鋼目前占世界總的鋼的產量的30-40%。煉鋼方法(6)瑞典人羅伯特·杜勒首先進行了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的試驗,並獲得了成功。1952年奧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納維茲城(Donawitz)先後建成了30噸的氧氣頂吹轉爐車間並投入生產,所以此法也稱為LD法。美國稱為BOF法(BasicOxygenFurnace)或BOP法。LD/BOF/BOP煉鋼方法(7)1965年加拿大液化氣公司研製成雙層管氧氣噴嘴,1967年西德馬克西米利安鋼鐵公司引進此技術並成功開發了底吹氧轉爐煉鋼法,即OBM法(OxygenBottomMaxhuette)。1971年美國鋼鐵公司引進OBM法,1972年建設了3座200噸底吹轉爐,命名為Q-BOP(QuietBOP)。OBM/Q-BOP煉鋼方法(8)在頂吹氧氣轉爐煉鋼發展的同時,1978-1979年成功開發了轉爐頂底複合吹煉工藝,即從轉爐上方供給氧氣(頂吹氧),從轉爐底部供給惰性氣體或氧氣,它不僅提高鋼的品質,降低了消耗和噸鋼成本,更適合供給連鑄優質鋼水。LD-Q-BOP煉鋼方法(9)我國首先在1972-1973年在瀋陽第一煉鋼廠成功開發了全氧側吹轉爐煉鋼工藝。並在唐鋼等企業推廣應用。總之,煉鋼技術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技術水準、自動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1世紀煉鋼技術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相信會有不斷的新技術湧現。我國很早就掌握了煉鐵的冶煉技術,東漢時就出現了冶煉和鍛造技術,南北朝時期就掌握了灌鋼法,曾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但舊中國鋼鐵工業非常落後,產量很低,從1890年建設的漢陽鋼鐵廠至1948年的半個世紀中,鋼產量累計到200萬噸,1949年只有15.8萬噸。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鋼鐵事業得到迅速發展,1980年鋼產量達到3712萬噸,1990年達到6500萬噸,1996年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5年產量達到3.4億噸,占世界產量的1/3。可以這樣講,我國的鋼鐵工業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國不僅是產鋼大國,而且已經開始邁入鋼鐵強國的行列。第二節煉鋼的任務及鋼的分類煉鋼的基本任務是脫碳、脫磷、脫硫、去氧,去除有害氣體和非金屬夾雜物,提高溫度和調整成分。歸納為:“四脫”(碳、氧、磷和硫),“二去”(去氣和去夾雜),“二調整”(成分和溫度)。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為:供氧,造渣,升溫,加去氧劑和合金化操作。一、鋼中的磷對於絕大多數鋼種來說磷是有害元素。鋼中磷的含量高會引起鋼的“冷脆”,即從高溫降到0℃以下,鋼的塑性和衝擊韌性降低,並使鋼的焊接性能與冷彎性能變差。磷是降低鋼的表面張力的元素,隨著磷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