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证治探讨
历代医家对茯苓四逆汤证病机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其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方中重用茯苓进行探讨,认为其所治的病机关键是少阴阳虚兼水湿内停,治法选用温阳利水法。此外,本文还将此方分别与“苓桂”类、“苓附”类温阳利水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苓桂”重在通阳,“苓附”重在温阳的结论。
茯苓四逆汤;温阳利水法;病因病机;证治
茯苓四逆汤证见于《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因其述症过简,历代医家对本条文见解不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本方证病机的认识;其二,对方中重用茯苓的理解。
1茯苓四逆汤证病机
历代注家关于茯苓四逆汤证烦躁的病机有诸多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观点:其一,汗下伤阳。钱潢在《伤寒溯源集》[1]中认为:“汗之太过,亡其卫外之阳,下之太甚,损其胃脘之阳,致无阳而阴独也。阴盛迫阳,虚阳搅扰则作烦,阴邪纵肆则发躁。”其二,汗下阴阳俱虚。成无己《注解伤寒论》[2]则认为“发汗外虚阳气,下之内虚阴气,阴阳俱虚,邪独不解,故生烦躁”,自此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柯琴《伤寒来苏集》均宗此说。其三,心主之血气不足。张隐庵《伤寒论集注》[3]提出“心主之血气不足则烦,少阴之神机不转则躁”。从病位上来讲,更侧重于心主之血气的不足,治以资心气,启生阳。其四,阳虚兼水气。吴谦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4]中提到茯苓四逆汤主“若病不解,厥悸仍然,骤增昼夜烦躁,似乎阴盛格阳,而实肾上凌心,皆因水不安其位,挟阴邪而上乘,是阳虚有水气之烦躁也。用茯苓君四逆,抑阴以伐水”,此外,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5]中也指出“少阴伤寒,虚阳夹水气不化,故内扰而烦,欲脱而躁”,日本学者丹波元坚、近代陆渊雷亦持此说[6]。
以上分别从阳虚、阴阳俱虚、心主血气不足、阳虚兼水气四个角度论述烦躁病机,在一定程度上各有道理,然而哪种观点更为全面,尚需从本方证病因、病机及证治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1病因病机
茯苓四逆汤证的形成乃先汗病不解,或采用攻下的方法病仍不解而造成的病证。汗下均为祛邪而设,误用则伤人正气。发汗过多,则虚其阳气;妄用攻下,则耗其阴液。陈修园言:“以太阳底面,即是少阴,汗伤心液,下伤肾液,少阴之阴阳水火隔离所致也。”由此,肾阳虚衰,失其蒸腾气化,水浊之邪内停,上扰于心则烦躁。
1.2证治
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其中生附子与干姜即干姜附子汤,干姜温中焦之阳,生附子破寒消阴,扶下焦之阳;茯苓淡渗利水健脾,甘草补中培土制水,二者合用,则甘能补脾,淡能利水,共起健脾利水之功;《医方集解》称茯苓四逆汤“人参入心而除烦”,则全方共奏温阳、利水、除烦之功效。因此,茯苓四逆汤的病机为少阴阳虚,水湿内停。
2重用茯苓的认识
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7]言“茯苓人参益阴”;清柯琴在《伤寒来苏集》[8]中云“茯苓以滋阴”;清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9]中解释为:“茯苓人参甘草之甘所以养正。”近代医家曹颖甫在《伤寒发微》[10]中提到:“茯苓、人参,增胃液以濡上燥”;《医宗金鉴》则认为“茯苓抑阴邪,伐水邪”。
综上,关于重用茯苓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补益”,一种是“祛邪”,笔者认为《医宗金鉴》提到的“茯苓抑阴邪,伐水邪”更为贴切。
《伤寒论》中涉及茯苓的方剂有11个,分别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猪苓汤、附子汤、麻黄升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外,还有4个在方后加减法中出现,有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理中丸。其中,茯苓用量由六铢到半斤不等。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茯苓用至半斤,为心阳虚、欲作奔豚证,重用茯苓利水宁心治水邪上逆。茯苓用到四两的有苓桂术甘汤和茯苓四逆汤;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主药,淡渗利湿、化气利水,治疗水气上冲之证。在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方后加减中,小便不利加茯苓四两。
考证《金匮要略》条文,除去与《伤寒论》重复的,涉及茯苓的另有23方,大多与水、湿、痰、饮有关。其中茯苓用到四两的有:当归芍药汤、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可见茯苓与饮、湿邪均有关。
3与温阳利水诸方的区别
《伤寒论》中涉及温阳利水法的方剂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真武汤、附子汤,具体根据药物组成又可以分成“苓桂”“苓附”类方。
3.1与“苓桂”类温阳利水方比较
苓桂枣甘汤证为过汗损伤心阳,致心阳虚不能下蛰暖肾,肾水失其蒸腾气化而停于下,即心肾不交,水停于下。由桂枝甘草汤加大枣和大剂量茯苓而成,其中茯苓重用至半斤,为《伤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时神药”茯苓.doc
- 被称为“四时神药”的茯苓有何过人之处.doc
- 从《神农本草经》论茯苓在经方中的应用.doc
- 伏天的茯苓食疗.doc
- 茯苓 延年益寿美容颜.doc
- 茯苓酸枣仁茶.doc
- 茯苓通胃阳探析.doc
-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讨茯苓配伍应用规律.doc
- 解读《神农本草经》——茯苓.doc
- 浅析茯苓“角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与应用.doc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1).pptx
- 【9历期末】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 【9历期中】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 2025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ptx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基础提升专题】圆中利用转化思想求角度.pptx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ptx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1).pptx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及答案 (1).pptx
- 【9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docx
-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清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