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农本草经》——茯苓.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神农本草经》——茯苓

【原文】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

【译文】

茯苓,味甘,性平。主治忧郁使胸胁有气向上行,惊骇恐惧和心悸。胃脘有聚积疼痛,寒热病及烦闷,咳嗽,口燥舌干,使小便通利。长期服用使魂魄安和,心神得养,没有饥饿感,寿命延长。另一个名字叫茯菟。

【解读】

茯苓又称云苓、茯灵,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记载:“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也。传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故又名茯兔。或云‘其形如兔,故名’,亦通。”其实,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茵核,因其功效广泛,不分四季,能与各种药物配伍,故又称为“四时神药”。茯苓药用也有一段传说。

据说,从前有一个富户,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叫小玲。后来雇了个做工的,名叫小伏,这个人很勤快,小玲喜欢上了他。不料员外知道后,认为不门当户对,不能联姻,便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过了半年的光景,小玲得了麻风病,家里人怕传染,就把她送到山里去了,小伏知道后也住到山里,给她买东西做饭伺侯她。麻风病人浑身溃烂他也不嫌。后来不幸他也传染上了,二人患难相依。

有一天,小伏进山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一箭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出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俩人一起吃。第二天,他们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吃,俩人的麻风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第一次发现的,又治好了他们的病,人们后来就把它称为“茯苓”,一直沿用至今。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经,含有茯苓酸、多孔茵酸C甲酯、茯苓新酸、茯苓聚糖、麦角甾醇、月桂酸、棕榈酸以及无机元素等成分,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名医别录》载茯苓:“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其有根者,名茯神。”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从茯苓菌丝体中提取茯苓多糖,具明显抗肿瘤活性,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有保肝、护肝、增强心脏收缩、加快心率和镇静的作用。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而药性平和,临床用于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用于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用于痰饮咳嗽,可与半夏、陈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与半夏、枳壳配伍。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推荐几款常用食疗方:

神曲茯苓粥:神曲15克,茯苓15克,水煎取汁,加粳米50克共煮成粥。神曲性温,味甘、辛,能消食和胃;茯苓能渗湿、健脾、止泻;粳米可益气、生津、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和胃、健脾止泻之效。

茯苓栗子粥: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同煮粥,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茯苓粉15克,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之。此方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者食用。

薏米茯苓红豆粥:薏米、茯苓、红豆、芡实、山药、小米、麦芽各等分,熬粥服食,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御寿酒:取茯苓、枸杞子、黄芪、地黄各30克,放入1000克红酒中,浸泡1个月左右即可。此酒补肾健脾,有助睡眠,每晚酌量饮之。

治小便频数:白茯苓、干山药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30克,用稀米汤冲服。

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粳米100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加水煮粥,待粥熬制半熟时,徐徐加入茯苓粉15克,搅匀,再煮至熟,可加糖调味食之。

治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茯苓、麦冬各15克,水煎取浓汁;粟米100克加水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药汁,再煮至熟服食。注意: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