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神药”茯苓.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时神药”茯苓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有“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诗中的茯苓是著名的药食同源的中药,自古便有“四时神药”的美誉。

茯苓主要产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省,其中,安徽的产量最多,称“安苓”。

作为安徽“十大皖药”之一的茯苓,主产于安徽安庆(岳西、太湖)与六安(金寨、霍山)两地。其中,岳西县是我国茯苓两大主产地之一。

文人墨客、王公贵族的保养秘方历代中医药方“常客”

茯苓多寄生于向阳山坡上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如甘薯。早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中,已经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的记载。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魏晋时,茯苓就被视为养生佳品,王公大臣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明代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称茯苓是“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枕中记》中记载:“茯苓久服,百日病除。”

皇家的御用点心

相传晚清时期,老年的慈禧太后得了心疼病,日夜烦忧,生怕自己活不成了,有人劝她向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求医,于是,慈禧派人请来老方丈。老方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告诉慈禧:“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养生健身之效。”从此,慈禧太后便经常进食茯苓饼,果然心疼病很少犯了,连头发也由白变黑。这种用茯苓粉和精白面制作的糕点深受慈禧喜爱,常常用来赏赐王公大臣,后来,御膳房越做越精细,进而发展为清王朝末期宫廷名点之一。

文人墨客也钟爱

茯苓不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也与其有不解之缘。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医生,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困扰他多年的疾病竟然好转了。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明清时代,罗田(今湖北省境内)茯苓还成了贡品,作为朝廷官员保健养生之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多次写到了茯苓。

“四时神药”神在哪里

作为蘑菇家族中的一員,茯苓这种多孔的真菌非常特别,它不生在土里,不长在腐草中,却喜欢寄生在松树的根部,偶尔也喜欢生长在其他的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它还非常钟爱沙质土壤。茯苓在中医古籍中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唐本草》中叫作伏苓、伏菟,《本草纲目》中叫作茯兔等。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比如《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能“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医学启源》中记载其能“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其能“补五劳七伤”。

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比如《药性论》中记载其能“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茯苓最为常见的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本草求真》记载茯苓是“最为利水除湿要药”,《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茯苓虽然能利水,但是并不伤气,补泻兼施。

茯苓

说起茯苓祛除风邪、湿邪的功效,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的时候,小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染上了风湿病。眼看临城兵败,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风湿病得以缓解。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罗田县(在今湖北省境内)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许多兵将吃后病情果然缓解了。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疗风湿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他也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

爱美人士对茯苓一定也不陌生,因为很多号称天然美白的护肤品中都有茯苓的身影。白茯苓(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本草品汇精要》中就记载了一则茯苓面膜的配方和功效:“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宁心安神,还美容养颜,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这些特点的茯苓,可以说相当“神”了吧!因此,它还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茯苓进厨房,药品变美食

北京城的传统风味

茯苓药性平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效,适用于心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尤其对老年人的失眠、多梦、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说到茯苓有什么知名的食疗方,那茯苓饼一定是知名度最广的。它不但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还以其独特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