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解读.pptx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解读.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主讲人:Alva时间:2023年4月2022-01-21发布2022-06-01实施

目录CONTENT0102范围03规范性引用文件04术语和定义05总体原则06手术前评估和贫血管理07减少手术失血08自体输血09异体输血缩略语

前言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宏文、黄宇光、张卫、刘进、孙寒松、田文沁、苗天红、桂嵘、陈秉宇、魏晴、王勇军、高旭蓉。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指导,给出了术前患者评估与贫血管理、减少手术失血、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适应证等方面的建议和相关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可能需要输血的手术的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period从患者和医生决定手术治疗之日始到术后28天(基本康复)止的一段时间。01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bloodmanagement以患者为中心,遵守预防为主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使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获得最佳治疗和良好结局。[来源:WS/T203—2020,6.7,有修改]02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Hb:血红蛋白(Hemoglobin)Hc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缩略语

5总体原则

应始终以促进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为原则。本标准强调防治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核心是预防异体输血。02预防为主01以患者为中心

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适时全面评估患者及其血液功能状态、识别输血的危险因素、防治术前贫血、积极应用减少手术失血和自体输血技术、严格遵守异体输血适应证的规定,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至关重要。03多学科协作

6手术前评估和贫血管理

①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和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筛查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是否需要输血等。②术前贫血是手术患者输血和不良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查明贫血原因并有效治疗。对择期手术的贫血患者,应在术前采取非输血措施纠正贫血。对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的贫血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积极治疗贫血。③对术前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其他可能影响止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出血风险和药物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案。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根据病情和止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停药或采用替代治疗方案。对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患者,应全面权衡手术出血风险与紧急逆转药物作用后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

4、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查明出血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治预案。5、对预计术中出血较多和输血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应评估并选择适宜的自体输血方式。6、应采取措施防止医源性失血导致或加重术前贫血。

7减少手术失血

减少手术失血1、手术失血是导致患者贫血、输血和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应用各种措施减少手术失血至关重要。2、减少失血的一般措施如下:精细地进行外科止血;维持体温在36℃以上;抬高手术部位和避免手术部位静脉回流受阻;应用个体化的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方案,保障重要组织和器官灌注;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保障组织灌注,避免酸中毒;采用其他措施减少医源性失血。

减少手术失血3、拟实施手术切除具有丰富血液供应的病变组织(如肿瘤)时,适用时,宜预先应用介入技术阻其主要供血血管,以减少术中出血。4、应用有效减少手术出血的药物,如氨甲环酸,其用法如下:静脉注射或输注,剂量因手术种类而异;对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应预防应用;对严重出血患者,宜早期应用,成人首次剂量为1g。5、外科技术改进包括采用微创外科手术以及局部止血技术和方法。

减少手术失血6、对严重出血患者,宜使用粘弹性凝血功能检

文档评论(0)

知护网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为护士提供有价值的知识

认证主体长沙知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3010407917479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