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ppt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一篇章:赢了战争,失了民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第二篇章:得了民心,稳了政权——新经济政策(1921—1927)第三篇章:强了国家,凉了民心——斯大林模式(1928—1991)第一篇章:赢了战争,失了民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政治: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军事: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运进城里的。——闻一《俄罗斯通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企业全部国有化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战时+共产主义背口袋的人取消自由贸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企业全部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背口袋的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取消自由贸易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其中大部分,我们是借来的,付的都是纸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一个奇怪的现象单位:普特1913——1921年苏联粮食产量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一个奇怪的现象单位:普特1913——1921年苏联粮食产量20年代饥饿的人群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英雄”,却将枪口对准了苏维埃政权。“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列宁的反思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尝试失败了第二篇章:得了民心,稳了政权——新经济政策(1921—1927)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第二篇章:得了民心,稳了政权——新经济政策(1921—1927)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吴于廑《世界现代史》新经济政策粮食税恢复自由贸易勇敢的调整按劳分配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1921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丹尼尔《哈默传》新经济政策粮食税恢复自由贸易公有为主,公私并存远方的客人按劳分配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贸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