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Word)语文9下 10 唐雎不辱使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于文章始终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和行为遵循“刺激—反应”模式平行而下,自然形成了对比,造成了映衬互见的效果。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力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一个假装不知,非常勇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决心。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大地突显了人物性格。

3.“小说”笔法,增添文学色彩。

本文的记事,已经摆脱了史料的束缚,增加了虚构成分。例如按秦律,上殿面君不得带任何兵器,文中唐雎却有剑。叙事时,人物被置于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故事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人物个性鲜明,文学色彩浓厚。塑造人物上也多用“小说”笔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三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叙述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勇敢无畏、义正词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故事,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资料库

资料库

1.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经西汉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从文学角度看,《战国策》文思开阔,寓意深刻,语言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2.作品背景。

本文记述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国已经“灭韩亡魏”,安陵作为魏国附属的小国,仅方圆五十里。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然而,安陵国君臣不甘束手就擒,于是安陵君就派策士唐雎到秦国谈判,以期摆脱当时的危险处境,接着就有了本课的故事。

3.拓展积累。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知识分子的泛称。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征战不休,“士”的地位也出现上升或下降。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揽“士”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到他们门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激烈,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之间充当说客。

文言知识库

文言知识库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要离(yāo) 祲(jìn) 缟素(gǎo) 傀(guī)

挠(náo)

2.重点词汇释义。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3)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

(4)大王加惠(施与恩惠)

(5)故不错意(在意)

(6)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7)岂直五百里哉(哪里只是)

(8)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9)伏尸百万(横尸在地)

(10)布衣之怒(平民)

(11)免冠徒跣(裸露)(赤脚)

(12)以头抢地尔(碰,撞)

(13)非士之怒也(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4)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15)若士必怒(一定)

(16)挺剑而起(拔)

(17)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18)长跪而谢之(道歉)

(1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20)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4.一词多义。

(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2)徒亦免冠

亦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夫此庸

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4)然虽

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寡人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6)之聂政

聂政之刺韩傀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

(7)于受地

受地于先王(从)

唐雎使于秦(到)

仓鹰击于殿上(到)

5.词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7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