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研究

摘要:新疆巴州有着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和戈壁,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探险越野爱好者,失踪失联情况也在逐年增加。文章在分析沙漠(戈壁)环境救援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围绕主要战法、行动组织、风险应对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沙漠;戈壁;失踪;人员搜救

支队管护区紧邻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又被称为“死亡之海”。随着沙漠旅游、户外探险项目日益火热,队伍近年来遂行失踪失联人员搜救任务次数也显著增加。

一、沙漠(戈壁)人员搜救典型案例

(一)被动报警,信息缺乏

2010年6月,解放军某部在边境线大漠内巡逻时遭遇沙尘暴,一名战士在大漠中失联,部队立即投入大量人力展开搜救。经过三天艰苦搜寻最终发现该战士位置,但不幸的是该战士已没有生命体征。

(二)主动报警,信息完整

2020年7月11日,库尔勒市焉耆县霍腊山景区有7名“驴友”失联,当地救援力量搜寻一夜未果。12日10时05分,巴州森林消防支队接到应急管理局商请,出动支队前指和库尔勒大队20人前往救援。12时20分,救援人员沿失联人员行进路线展开救援行动。13时43分,与失联人员取得联系并获得位置信息。15时35分,成功接近受困人员。18时,成功将受困人员送至联指集结地,7人全部脱险。

二、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的险点难点

(一)严酷生存条件,搜救时限紧迫

一是严苛的气象情况。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最高温度达67.2℃,沙面温度70~80℃,冬季最低温度-20℃以下。夏季昼夜温差变化最为剧烈,可达40℃以上,一般最高峰出现在13时,最低值出现在6时,急剧的气温变化易造成人员中暑以及冻伤两种极端情况。同时,高气温、高日照和低湿度的沙漠环境会加快人体失水速度。二是危险的地理环境。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发生沙尘暴天气50余次,春季尤为高发,当特强沙尘暴来袭时最大风速可达十级,能见度不足5m,随狂风移动的沙丘可将人直接掩埋。风平浪静时,沙漠中还潜藏着流沙、沙蛇、蝎子等看不见的危险,腹地一望无际的银沙反射的强烈紫外线易引发“雪盲症”。三是贫瘠的生存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腹地几乎没有天然水源。通过查阅资料,在沙漠阴凉处休息的成年男性每天至少要喝3.7L水,同样条件下的成年女性至少要喝2.2L水。当气温超过40℃时,断水情况下在阴凉处休息,预计可生存3天;如果白天休息夜间行动,则只能生存2.5天。因此,“黄金72小时”后人员生还概率将急剧下降。

(二)恶劣地理环境,搜救行动困难

一是通信通联难。通信运营商基站信号受高大沙丘影响较大,覆盖距离10~15km,只有沙漠边缘区域的城镇、穿越公路和企业作业点有手机信号,而且无法连续覆盖。一方面遇难人员报警信息可能由于信号原因无法发出或是仅能语音通话,无法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搜救范围扩大,救援队伍内部的通信保障压力也将随之增加。二是救援难度大。支队仅有全地形车4台、灭火装甲车2台,而指挥车、运兵车无法进入沙漠行驶,最后的搜救行动往往还需要徒步展开。行动中,救援队员几乎全副武装还要背负各类给养器材,烈日下徒步行进速度最多只有2~3km/h,还要随时观察遇险人员的踪迹并在规定的时间抵达指定目标点,体能消耗极大。三是心理压力大。沙漠搜救任务往往面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关于救援行动的讨论也很热烈,随着时间推移负面舆论逐渐发酵,“键盘侠”对救援行动的质疑、指责也逐渐增多。个别遇险人员亲属情绪失控可能会对救援人员做出一些过激的言行,加之长时间连续作战和严苛的自然环境,心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三)遇险信息滞后,搜救压力较大

一是统筹协调困难。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由于失联地域范围较大,通常需要投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地方群众等多方力量,各单位指挥体系还存在一定临时性、独立性。由于沙漠环境通信保障的难度较大,信息共享机制往往不够健全,统筹协调难度很大,容易出现搜索盲区、重复搜索等情况。二是人员定位困难。通过以往案例分析发现,人员遇险之后往往距离事发时已经过去数个小时甚至数天,地广人稀往往缺少目击者等线索,遇险人员失联后可能逐渐偏离正确方向,遗留的踪迹也会逐渐消失,搜救难度逐渐增大。三是力量投入困难。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三省总和,支队现有力量分布难以形成全面有效支援,加之沙漠腹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机动时间长,对救援行动极为不利。由于此类搜救任务危险性较大,出于力量装备限制和自身安全考虑,队伍也无法投入太多力量。

三、沙漠(戈壁)人员搜救的基本战法

搜救行动主要根据遇险信息和行动预判将搜救区域划分为线状和面状,具体救援行动上有徒步搜救、乘车搜救、航空搜救、犬搜救等等,在实践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一)阳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