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8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8理解概括思想内容(35分钟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闲说①王建桃花百叶②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③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④日日新。鼓动六街⑤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注】①唐代,尤其是中唐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互竞豪奢,逸乐成风。②桃花百叶:重瓣桃花。③歌头:歌舞。④鬓样眉心:发式和眉妆。⑤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街,此指代整个长安。桃花开满枝头没有人说这就是春天,鹤寿上千年也没有人看见它就成了神仙。秦州陇州一带盛产鹦鹉名贵一时,豪门显贵竞相购买牡丹不惜倾家荡产。歌舞相随一遍又一遍每回都不重样,梳妆打扮修鬓描眉模样天天翻新。京都天街鼓声响动只见骑马出游,人们相逢眉飞色舞总是学着狂人一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起笔突兀,写桃花百叶而不成春,寿鹤千岁而未成神,引发读者的兴趣。B.颔联以鹦鹉、牡丹二事写出了唐代豪门贵族奢靡生活、违背常理的社会现象。C.第五句描写的状况可与白居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相印证。D.最后一句批判了当时某些模仿狂人的人,因为他们屡教不改,一相遇就模仿。解析D项,“因为他们屡教不改,一相遇就模仿”错误。诗人是借“总是学狂人”,批判富贵人家以“狂”为美、肆意夸豪斗富的社会风气。★2.诗歌题为“闲说”,实则不“闲”,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解析从内容的角度看,颔联是说“秦州陇州一带盛产鹦鹉名贵一时,豪门显贵竞相购买牡丹不惜倾家荡产”,颈联是说“歌舞相随一遍又一遍每回都不重样,梳妆打扮修鬓描眉模样天天翻新”。作者以鹦鹉、牡丹、歌舞、梳妆这类生活琐事,表现了当时豪门贵族的奢靡生活。这体现了内容的“闲”。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作者用带有调侃意味的“闲说”来命题,又用诙谐活泼的语言,如“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调侃当时豪门贵族竞逐豪奢生活的现状;尾联是说“京都天街鼓声响动只见骑马出游,人们相逢眉飞色舞总是学着狂人一般”,进一步表现出当时的世风浮躁。本诗的语言通俗、轻松、活泼,似褒而实贬,这体现了语言的“闲”。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含蓄。诗的内容严肃而重大,是批判富贵人家骄奢淫逸,追逐无限度无止境的享乐,但在表现时却含而不露,如同诗题所云,似乎是在“闲说”,一切都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了出来,字里行间似乎还带有夸赞的意味,但又绵里藏针,似褒而实贬,讽刺、批判了当时上层社会骄奢淫逸、追逐享乐的风气。可见,本诗的主旨实在是“不闲”。答案(1)“闲”:①内容的“闲”,以鹦鹉、牡丹、歌舞、梳妆四事写豪门贵族的奢靡生活;②语言的“闲”,语言通俗、轻松、活泼,似褒而实贬,似谀而实讽。(2)“不闲”:主旨上,讽刺、批判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夸豪斗富、追逐享乐的风气。二、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3~4题。(9分)移居二首【注】·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春秋多是爽朗的天气,我经常到高处,和友人一起创作新的诗篇。经过彼此门前打声招呼,如果有酒大家斟酌共饮。做完农事我们各自归去,闲暇时相互思念。思念时我们披上衣服出门,谈笑风生我们不会厌烦。以下的道理很有用,切勿轻易将其忽略:穿衣吃饭需要自己经营,努力耕种一定会收获许多粮食。3.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B.“闲暇辄相思”与“相思则披衣”两句中的“相思”运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C.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勤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D.这首诗中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解析D项,“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错误。从表面上看,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质内容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但他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乐土;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4.这首诗从田园耕作的忧勤里悟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乐趣与哲理。(6分)

文档评论(0)

yanpeng15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