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案8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35分钟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闲说①
王建
桃花百叶②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③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④日日新。
鼓动六街⑤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注】①唐代,尤其是中唐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互竞豪奢,逸乐成风。②桃花百叶:重瓣桃花。③歌头:歌舞。④鬓样眉心:发式和眉妆。⑤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街,此指代整个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诗歌题为“闲说”,实则不“闲”,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现了语言的“闲”。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含蓄。诗的内容严肃而重大,是批判富贵人家骄奢淫逸,追逐无限度无止境的享乐,但在表现时却含而不露,如同诗题所云,似乎是在“闲说”,一切都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了出来,字里行间似乎还带有夸赞的意味,但又绵里藏针,似褒而实贬,讽刺、批判了当时上层社会骄奢淫逸、追逐享乐的风气。可见,本诗的主旨实在是“不闲”。
答案(1)“闲”:①内容的“闲”,以鹦鹉、牡丹、歌舞、梳妆四事写豪门贵族的奢靡生活;②语言的“闲”,语言通俗、轻松、活泼,似褒而实贬,似谀而实讽。
(2)“不闲”:主旨上,讽刺、批判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夸豪斗富、追逐享乐的风气。;二、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3~4题。(9分)
移居二首【注】·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3.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D项,“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错误。从表面上看,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质内容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但他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乐土;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4.这首诗从田园耕作的忧勤里悟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乐趣与哲理。(6分);个小小的南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非常真诚。这句既顶住上句招饮之事,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造成一个回环,“相思则披衣”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这一重复,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再引出“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感叹,便极其自然了。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此乐”,而说“此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诗歌末两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中,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答案①乐趣:登高赋诗之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披衣而起、言笑无厌之乐。(“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②哲理: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戴复古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诗歌颈联广受人们推崇,它有何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