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VIP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岭三章陈毅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重点)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素养)

新课导入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作者介绍【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一柱天南百战死,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背景介绍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字音词义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阎yán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捷jié报:胜利的消息。血雨腥xīng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题解梅岭三章“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大庾岭,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三首

朗读梅岭三章陈毅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其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内容解读(一)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二)学习第一章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队。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文中比喻凶恶残暴的人。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学习第一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内容上:运用设问,交代了写作背景;结构上:总领全诗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一章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二)学习第一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和“斩”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招”的意思“招引”;“斩”的意思是“斩杀”。?两个词用在句中写出了领导者的强大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第一章小结:(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三)学习第二章烽烟:古代边境有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假钱。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二)学习第一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战争。“南国烽烟正十年”点出了斗争的时间、地点,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头悬国门”的典故】春秋时期,吴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