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世界宗教源流史》佛教之十四:佛教文化艺术
佛教之十四:佛教文化艺术
在原始时代,生产水平低下,财产公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不
突出,突出的是大自然的威力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因此,人们着意
刻画并对之顶礼膜拜的大多是动植物的图腾,而进入阶级社会后,人
与人之间的矛盾开始突出,宗教崇拜的不再是图腾,而是偶像。
偶像崇拜最早产生于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古代埃及。当时的埃及宗
教有三个特点:一是多神崇拜,太阳、月亮、尼罗河……都是神;二是
政教合一,将国王奉为神的化身;三是对复活的信仰与追求,这不仅
使保存尸体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使建造神庙和雕刻神像的技艺
特别发达。
这些宗教观念、崇拜仪式和建筑雕塑艺术借助希腊传向欧亚大陆。
由于希腊人既重来世但更重现世,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航海与商业发达
所培养的眼界与审美趣味,使之无论宗教建筑艺术还是宗教雕刻艺术
都比埃及更上一层楼,其最重要的发展是神灵的雕像不仅完美,而且
极富个性:威严的宙斯,嫉妒的赫拉,光明的阿波罗,智慧的雅典娜,
娴静的阿尔狄米斯,娇艳的维纳斯……。
无论原始的图腾崇拜,还是文明时代的偶像崇拜,都推动宗教艺
术向前发展。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总是要求信徒们超凡脱俗而去追求
无限的和超验的东西,但是宗教要掌握群众,又必须以通俗的形式,
即借助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许许多多抽象的观念诉诸群
众。这虽然是一种悖论,但这不仅使宗教内部充满活力,而且构成人
类早期艺术史的主要内容。
印度早期的婆罗门教是贵族式的,属于祭司特权阶层,从其宗
教典籍《吠陀》中的颂诗、祈祷辞、祭礼、巫术等篇来看,印度早期
的宗教艺术较少偶像崇拜。但是佛教问世之后,作为一个主张种姓平
等,人人皆可通过自己的业改变自己的轮回品位的教义,使之内在
地具有一种动员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在大乘派普渡众生的思想提出之
后,向民众宣传佛法的努力更加强劲。
一般说来,印度的偶像崇拜是在公元前326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
大大帝东征印度后,受希腊化艺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在阿育王时代,
佛教得到王权支持,迅速将自己的传教活动与希腊化艺术结合起来,
形成最初发祥于犍陀罗地区的犍陀罗艺术。这种宗教艺术随着佛教传
播路线沿南北二路植根于亚洲腹地和海岸带,并和那里的传统艺术相
结合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和样式。
翟宗祝先生在其《宗教美术概论》中概述了印度佛教人物雕塑的
基本特点:(印度人)采取了大自然中活的曲线,即植物花朵与动物
形体的曲线。如人的面部为卵形,女人的鼻子如胡麻子花,下颏似芒
果核,手指如豆荚,手与豆为二瓣莲花,全身三道弯式,即为头向右
侧,胸转左方,二腿又转向右方……(男性的)身躯柔软如母牛的口鼻,
英雄的胸膛如雄狮的肢体。男女姿式相辅相依,如并蒂的花枝……(佛
像则)采取莲花座的姿势。即二腿交叉,端坐于莲花座上,脚放在
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这种禅定的坐姿,主要是为了表现佛陀悟
道时的崇高宁静或说法时的庄严肃穆。
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大约在公元1-2世纪,当时的西域诸洞窟
乃至云岗石窟的雕塑,都深受其影响。这种艺术风格最晚至三国时代
已传至江南,当时有印度僧人入吴,带来佛像与佛画,时曹不兴见西
国佛画,仪范余之,故有曹衣出水之说。所谓曹衣出水就是遵
照犍陀罗艺术的风格,画衣纹绸褶如贴在身上一样。
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早就以人为主体,但大多用于陪葬与祭祀,其
典型代表为形像鲜明、性格多样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标志着中国古
代雕塑艺术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虽然早在秦汉以前中国就已形成了以
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宗教,但印度佛教与佛教艺术
传入中国内陆后,不仅从中国民间艺术和审美观念中汲取营养,而且
反过来也给中国民间固有的多神崇拜注入一股新风。
魏晋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石窟雕塑、绘画和
建筑这三大要素皆在此时期奠定基础。
(1)石窟艺术
石窟寺是这一时期佛教建筑和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石窟是
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的佛寺建筑,它是印度雕塑艺术和中
国传统石崖墓葬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南北朝时代,凿崖造寺之风在统
治者和各方施主的扶持下遍及中华,西起新疆,东至山东,南至浙江,
北至辽宁,较重要的有山西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甘肃的莫高窟
和麦积山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与河北的南北响堂山石窟。
石窟的布局与外观具有若干地区的特色,但在魏晋时期的佛教雕
塑基本表现出二方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