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范进中举-“百校联赛”一等奖.docxVIP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范进中举-“百校联赛”一等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场科举,几多世态

——《登科后》《范进中举》主题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第十中学王健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3、在学习感受作品鲜明的对比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你了解科举吗

出示科举资料。

它产生于隋唐时期它的出现打破了选拔官吏要看出身的束缚,使一批虽出身寒门却博学之士,平步青云,一展雄心壮志,建功立业。

宋真宗赵恒就曾写下一首鼓励天下读书人科举的劝学诗,一时激动书生们的热情,一个个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扬名天下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然而,当浩浩荡荡的赶考书生齐聚考场,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金榜题名者少之又少,一场科举后,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天,就让我们走入那“一场科举”,感受那“几多世态”。(出示课题“一场科举,几多世态”)

二、学习一首及第的诗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及第的诗,请自由朗读。

2、读完诗,你眼前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何种情感

3、46岁的孟郊第三次赴京赶考,终于荣登进士第,喜不自胜,当即写下这生平第一首快诗,我们来想像一下迎接孟郊的将会是什么(鲜花、掌声、赞许、高官厚禄……)还有能一展自己伟大抱负的无限欣喜。

4、作家张晓风就曾评价这首诗中“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5、让我们带着诗人的这份喜悦,带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声齐读这首诗。

三、走进一个中举的故事

金榜题名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激动的事呀!然而,在清朝时期文人吴敬梓的笔下却因中举发生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速读全文,勾画出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反常举动,说说他是怎么了。

他怎么了(疯了)何以见得(出示范进疯了的表现)

这段文字我认为有些啰嗦,不如改成这样更简洁明了,我来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出示改文,学生比较体会动词生动传神,“疯”的过程描写的细致。)

高中举人本是人生一大幸事,他怎么就疯了呢文章是怎样说的(欢喜狠了)原来是“喜极而疯”。

人在大喜时会喜极而歌、喜极而舞或喜极而泣,怎么范进就疯了呢是什么让他高兴到发疯的地步(中举)那么中举究竟给他带来什么巨大冲击,让他与之前发生何种变化呢

再读课文,找到范进中举前、后在经济状况方面的变化。(经济状况就是衣食住行等方面,找到后完成表格。)

在本章原文的前部分有着对范进考取秀才之前的一段描写(出示前文资料)如此落魄寒酸、衣衫褴褛的老者就是范进,在他与考官的对话中可知(出示前文资料回答考官的语言)——五十四岁的年龄还是个童生,从二十岁起参加科举一考就是三十五年,这是一个怎样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呀。

当然最后范进的“疯”还是被治好了,怎么治好的谁知道(倍胡屠户打了一巴掌)从此范进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前后变化最大的是谁(胡屠户)跳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有何变化,并完成表格。

为何之前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胡屠户此时却对范进恭恭敬敬,极尽谄媚在他心中范进中了举人就会——成为大老爷、高官厚禄加身——“姑老爷今非昔比……”原来在他心里以后的范进会有收不完的贿赂使不完的银钱呀!

其实在另一个人的眼里范进也有着同样的利用价值这个人就是——张乡绅。他是何身份(找到文中关于张乡绅的介绍)他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具体语段分析张乡绅意图)范进中举前他根本不知道范进是何许人也,中举后又是送房又是送钱,各种套近乎,其实是为了结党营私、牟取私利。

10中举就会当官,当官就意味着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使不完的钱,这正如清朝有句评判官场腐败的流行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乱哄哄,闹嚷嚷,表面一团和气,喜气洋洋,原来不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呀,司马迁早就看清了这种社会现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四、看清一种炎凉的世态

透过范进中举我们看到了一些人的丑恶嘴脸,也能看清一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有人为范进中举前后做了一副对联,请在空白处加上两个成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在范进窘迫之时不会雪中送炭,而在他风光之际却来锦上添花的那群人是谁(众乡邻)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多么现实的写照啊!

凉薄的世态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病态的反应,而致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出示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思想主旨)

五、总结

1此时我们再来看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你认为它是一场什么剧说说理由。

2范进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三十年的苦读毕竟迎来了高中的一天,可在科举的洪流中又有

文档评论(0)

18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