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咨询忙,老师巧应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家长咨询忙,老师巧应对

——应对小班幼儿家长咨询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指导策略

嘉兴市第一幼儿园马丹

摘要:小班幼儿家长经常会咨询老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这些咨询中,笔者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帮助老师提升咨询服务水平:1.梳理问题——小班幼儿家长高频咨询的问题汇集;2.寻找原因——小班幼儿年龄发展心理特点分析;3.巧妙指导——运用心理技术指导家长。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以下三种心理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1.具体化技术运用——引导家长主动反思;2.共情体验迁移——引导家长理解幼儿;3.仪式感策略运用——引导家长平等沟通。这些策略和技术的凝练,能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指导能力,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帮助幼儿营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小班幼儿;家长咨询;心理健康

小班幼儿的家长,经常会遇到幼儿情绪失控、不配合进行活动等问题。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沟通表达能力较弱,家长们往往会感觉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家长们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的咨询服务。有的家长,会直接向幼儿园老师(如班主任)咨询;有的家长,会在网络咨询平台上(如微嘉园)咨询;有的家长,会通过新闻媒体(如求助热线)等进行咨询……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经常需要面对家长的咨询。那么应对小班幼儿家长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我们有哪些策略呢?我们可以分以下三步走,一、梳理该年龄段家长高频咨询的问题;二、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三、运用心理技术指导家长。

一、梳理问题——小班幼儿家长高频咨询的问题汇集

笔者对嘉兴市某公办幼儿园老师和十名心理顾问(线下在嘉兴各健心客厅服务,线上在微嘉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调查汇总,对小班年段幼儿家长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梳理。其中高频出现的问题类型主要如下: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

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出现执拗行为,怎么办?

幼儿老是咬手怎么办?

……

小班幼儿家长们的问题类型有许多,但其中排名前三的高频问题类型主要如上表。在明确家长们普遍的咨询方向后,指导者可针对性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二、寻找原因——小班幼儿年龄发展心理特点分析

3岁左右的幼儿,思维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开始萌芽,自信不断发展。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与赞许,在情绪情感的方面的关键经验可以归纳为高兴、恐惧、愤怒、悲伤、羞愧和孤独等多个方面。

1.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分析

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家庭变成幼儿园,身边的大人由家长变成了老师,身边的幼儿由没有或者一两个变成了很多幼儿。他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家庭生活变成了集体生活。集体生活比家庭生活往往会多一些规则,多一些等待。这些变化,使得幼儿产生了不适应。正是由于这些不适应,导致了幼儿出现入园焦虑。

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不一:有的哇哇大哭;有的嚷嚷不去幼儿园;有的在幼儿园门口奋力抵抗;有的会突然粘某位成人……大部分的幼儿一两周后情绪就会恢复稳定,也有个别幼儿会长达一个月。

2.幼儿出现执拗行为的原因分析

幼儿指向环境的关键心理需要中有一点就是对秩序感的需要,而这恰恰是大部分家长不了解的。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种是内部的,另一种是外部的。在秩序的敏感期内,幼儿对秩序的需要可能会有:对稳定生活秩序的需要;物品摆放有序的需要;发起互动和回应他人有序的需要……当幼儿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幼儿会出现言行上的抗议,甚至哭闹不止等行为。

3.幼儿抓伤他人的原因分析

小班幼儿思维以自我为中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当同伴间发生冲突,如别人拿了自己的玩具时,小班幼儿容易直接采取肢体动作制止,以保护“自己的玩具”。于是抓伤,就此产生。

三、巧妙指导——运用心理技术指导家长

在应对家长的咨询时,首先有一个原则是要坚持的——那就是一对一的咨询指导。这样可以建立安全的咨询氛围,在赢得家长的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指导家长。在坚持该原则的基础上,有以下三个策略可以借鉴使用。

(一)具体化技术运用——引导家长主动反思

具体化技术也称为具体性技术、澄清技术。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员聆听当事人叙述时,若发现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员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当事人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引自百度词条“具体化技术”。

引自百度词条“具体化技术”。

案例1:

家长:“我想寻求你的帮助!我儿子这段时间突然开始咬指甲,那个指甲咬的来,手指头都破了!每天苦口婆心的说,好像都没用,真是没办法!”

老师:“他一般咬指甲是什么时候?”

家长:“看电视、睡觉、蹲马桶上、坐板凳上……”

老师:“那你怎么做的?”

家长:“我一开始嘛好好说根本没用,后来我气的发火罚站他还是咬!”

老师:“你批评他咬指甲后,他的表现是什么?”

家长:“他怕的,然后会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