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南拳特点及代表的介绍
关于南拳特点及代表的介绍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
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这是一篇关于
南拳特点及代表的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
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
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
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
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
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
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
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
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
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
关于南拳的起源,从前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福建有一座少林寺,
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称“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人习武。康熙年
间,西鲁国来犯,无人可敌,福建少林寺僧人请缨出征,大破西鲁国,
班师凯旋。不久,有奸人进谗,清廷派兵围剿福建少林寺,将该寺焚
毁,寺中仅有五僧幸免于难。这五位僧人四处寻访英雄豪杰,创立了
洪门(天地会),立誓“反清复明”。福建、广东、湖北一带的南拳都由
这五位僧人传出,因此尊他们为南拳“五祖”。
事实上,清代康熙年间根本没有什么西鲁国,更没有来犯这事,
当然也不会有南少林寺僧人为国出征的壮举。这是洪门中人社撰的故
事。但是,福建究竟有没有一座少林寺,倒成了历史的悬案。有人认
为这座少林寺在福建莆田,有人认为在福建泉州,甚至有人说在广东
连平。1996年,在福建福清发现了一处寺址,陆续出土了不少刻有
“少林”字样的文物。经学者初步考订,此处即为福建少林寺,其存
在年代约为从北宋到清雍正年间。
关于福清少林寺与南拳拳系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毫
无疑问的是,这座南少林寺在南拳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产生
过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福建地方武功的因素。
福建民风强悍,特别是闽南一带,素以悍勇好斗著称,其聚众械
斗之风名闻全国。福建地区的武功,早在明代中期就已崭露头角。与
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俞大(1504年-1580年)就是一位武术大师。
俞大是福建晋江(今泉州市)人。他出身于军官世家,少年时学兵法,
习骑射,后从李良钦学剑,成为罕见的剑术高手。在任职广东都司佥
事时,俞大曾仅率随从数人,深入荒山密林,以一手剑术震慑多处叛
民,使他们归顺。他又精于棍法,曾广教士卒,当时泉州一带的棍法
几乎全是俞大所传。那时,泉州的剑术和棍术,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
的,连嵩山少林寺也自愧弗如。
明末时,泉州有一位名叫定因的僧人,武功高超,曾在漳州击毙
猛虎,传有弟子数百人。清军南下后,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渡海赴台
湾,参加郑成功义军。
南拳拳系的形成,也曾受到北方武功的影响。
从公元4世纪起,中国境内由北而南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移民。第
一次是在两晋之际,当时就有一部分北方人辗转迁移到福建,被称为
“福老”。第二次是在唐末僖宗时期,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
弟率兵5000人及大批眷属南迁至泉州、福州。第三次是在两宋之际,
南迁军民超过百万。以上三次移民,都是从河南出发。这些北方移民,
统统被称为“客家人”。他们定居在南方的同时,也把比较成熟的北
方武功带到了福建、广东一带。
明代中期,另一位武学大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参加平倭战争,转
战浙闽粤三省。戚家军曾在福建征战多年,并曾在福州、泉州等地驻
防。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祖上六代都是军官。戚继光的武功当属于
北少林一系。在戚系军的武功训练中,所有的拳械套路都由他亲自编
写,剔除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动作。戚家军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也必
将使这种带有明显北方特色的武功对闽粤武术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
响——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
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
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
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