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年复旦历史地理学博士真题及答案参考.pdfVIP

00—11年复旦历史地理学博士真题及答案参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博士考试复习参考题

2000年博士生试题(当年只考1门)

一、名词解释(不全)

1、舆地纪胜P340

南宋地理总志。王象之编著,约1227年成书。二百卷。以南宋十六

路版图,宝庆以前建置为标准,叙述当时一百六十六府、州、军、监,

分府州沿革、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古迹、官吏、人物、仙释、

碑记、诗、四六等目。所载多南宋事,内容丰富,引书中又多佚本,

可补史志缺略。原著佚去三十一卷,缺页十六卷。清岑建功辑《舆地

纪胜补缺》,刘文淇等撰《舆地纪胜校勘记》,对整理此书均有贡献。

2、丁

丁字在古时有成年男子的意思,那有无具体的年龄标准呢.传说

古时四十为丁,到隋朝时定为二十一岁,唐天宝年间则为二十三

岁,宋朝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成丁后要服徭役、纳人头

税。

3、三鼎甲

三鼎甲是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前三名的总称: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

三探花是清朝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中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的荣誉称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三鼎甲又称“连中三元”是

指连连中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殿试在唐代已有,至

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

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

1

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

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4、西夏国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

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

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夏国公,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党项族所建,兴于唐末,后建西夏国,与北宋,辽并立。西夏

军力很强,期间与北宋、辽多有战争,其中与北宋有过数次规模很大

的战争,宋军多败于西夏。经过多年战争,宋与西夏讲和,西夏向宋

称臣,宋给予西夏岁币。后辽被金所灭,故西夏又与金,南宋并立。

在期间,北方的蒙古逐渐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向外发起战争,

西夏因其地理位置首当其冲,成为蒙古多次征伐的对象,西夏都城多

次被围。经过多次与蒙古的战争,西夏国力、军力大衰。成吉思汗在

他临死前,下令蒙古军队灭掉西夏,并进行屠城。从此,西夏作为一

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年左右的党项族国家在人们的视野中消

失了。

至今只留下形态奇特的西夏王陵存在。

5、南诏国

2

唐天宝年间,云南成立南诏国。南诏是乌蛮为国王,白蛮大

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要

统一政权,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据势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国,

自然要废除羁縻状态;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

的经济与文化。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余年的统治,国境内原

来的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

水平。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

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南诏在西南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西南地区第一个统一

的王朝,也是西南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6、顾颉刚

(1893—1980)现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

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

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早年收

集民间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

年,提出“层累地造

成的中国古史观”,打破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史学界

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后曾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的文章,编为《古

史辨》八册(已出版七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

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

历史地理,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次年建立禹贡学会。由

3

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于1936年创立边疆

研究会,同时组织通俗读物编刊社,主持编印鼓词等曲调的读物,宣

传抗日。抗战时期,转入内地,创办中国边疆学会,出版《边疆周刊》,

并先后主编《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解

文档评论(0)

zhyxk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