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
1.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意义。(历史解释)
2.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史实和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等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认识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那么,我军是什么时候转入进攻作战的?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探究新知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土改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师点拨: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是“内线作战”,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我军的目的是收复失地,巩固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我军由守转攻,属“外线作战”。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后,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进攻。因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开始。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3.战略决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5.淮海战役: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教师点拨: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7.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合作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教师点拨:①反动势力方面: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②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点拨: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③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④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⑤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4欣赏与设计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1变化的量(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2正比例(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3画一画(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4反比例同步分层作业.docx
-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docx
- 第1课 邓稼先(分层作业).docx
- 第1课 古代埃及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课 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 应对(分层作业).docx
- Unit 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1(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2 (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2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2(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 Unit 3(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