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docxVIP

高二下学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电信诈骗的手法,提高防范意识。

2.让学生能够识别和避免电信诈骗。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通讯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防范电信诈骗的基本方法,认识到电信诈骗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建立正确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张某女儿(10岁)拿着其手机玩耍,一某书app好友给其女儿转发了一张图片,并称转发该图片到其他群聊即可获利200元,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对方给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其女儿扫码向对方转账后,对方称因其女儿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对方账户被封,要求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其女儿继续扫对方收款二维码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8笔,共计40180元,后被李女士发现遂报警。

李某(10岁)在其家中玩手机时,有人通过快手给其发信息,让其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其按照对方要求扫码后,出现一个中二等奖的页面,随后对方以交认证金、解冻账号、任务未完成为由让其陆续向对方扫码付款3887元。截至2023年2月6日3时49分,其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码共付款3887元。

(二)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电信诈骗的手法,如假冒公检法、冒充熟人、中奖等。

1.免费送游戏皮肤诈骗

12岁的小雅拿着父亲的手机玩游戏时,一位自称“游戏客服”的人添加了她为好友。对方表示可以免费赠送3个游戏皮肤。正当小雅准备接受礼物时,对方称小雅是未成年人,而游戏账号却属于成年人账号,导致公司被公安冻结了6万元。对方还威胁小雅不要把此事告诉其父母,否则其父母会收到公司的律师函,还会坐牢。小雅吓坏了,按照对方要求,多次扫码转账,被骗近4万元。

2.微信点赞诈骗。

话术:“点赞有奖!轻轻动一下手指,就有机会得大奖哦”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3.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话术:“亲,正品海外代购,假一赔十,我家肯定是全网最低价”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骗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4.网络追星诈骗

15岁的小金在网上添加了一个自称是某明星粉丝后援团的QQ群,看到发布消息:只要展示个人微信钱包里的余额,就可以收看明星在直播间的表演。小金把微信钱包的余额截图发送给对方,并支付了55.55元的名额费,对方承诺这笔钱是可以退回的。之后,群主联系小金,说她账户有问题,在退钱过程中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需要支付6万元的解冻费,不然要向法院起诉小金。小金按照对方的指示支付了5万元,小金妈妈发觉女儿被骗后报警。

5.红包返利诈骗

15岁的小洪被陌生人拉进一个QQ红包返利群。他看到群里很多人说发红包就会有返利,还配上了截图。小洪将自己平时积攒的1000元零花钱转账给了群管理员。对方称还需再发500元红包才能拿到返利。

小洪提出退钱,对方表示中途退出需要付500元违约金。小洪按照对方说的做了,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并被踢出了群,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6.网络送礼物诈骗

13岁的女孩小琳用外婆手机刷小视频时,有个人主动添加她,并说要送她礼物。父母都在外打工,缺少关爱的小琳被对方的嘘寒问暖所感动。倾谈间,把自己的年龄和家庭情况都告诉了对方。

之后,对方提出要教小琳走一遍支付宝操作流程,才把礼物送给她。不知是陷阱的小琳,在对方的诱导下,先后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21笔,损失人民币4000多元。

7.仿冒身份欺骗

(1)冒充亲友诈骗:冒充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2)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等工作人员,向学生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

(3)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8.活动类欺诈

(8)点赞诈骗: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9)刷单诈骗:利用学生兼职赚钱的心理,通过线上违法刷单行为进行诈骗。

9.购物类欺诈骗

(4)假冒代购诈骗:以优惠打折、代购等为诱饵,待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

(5)退款诈骗: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

(6)网络购物诈骗: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下单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