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创新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5

《咬文嚼字》学案

高二语文组杨剑投放时间2015.10.26

【教学设想】?

《咬文嚼字》是一篇结构谨严、内涵丰富的文化随笔。朱光潜先生旁征博引,讲述了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蕴含的“理趣”。本节课力求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尝试运用课文的观点解决在文艺欣赏创作方面的问题,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三维目标】?

1.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把握作者观点。?

2.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炼字的方法,品味炼字的妙处。(重点)

3.在拓展实践中培养严谨态度、创新能力和思辨精神。(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块设计】

【自主积累篇】——日积月累

一.正音

倒涎茗烟锱铢必较

没镞剥啄岑寂清沁

蕴藉俗滥灞桥付梓

王嫱尺牍

二.解词

流弊:

尺牍:

锱铢必较:

推陈翻新

三.作家知要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孟石。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合作探究篇】——研读文本

一、初读感知

1.咬文嚼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对于阅读或写作,作者持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二、精度探究

1.郭老改字一例有何作用?试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2.课文主要列举了哪些咬文嚼字的事例?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试作概括。

3.纵观全文,说说在阅读或写作中我们该如何咬文嚼字?

【拓展实践篇】——学以致用

一、品评店名或广告用词。

心有鞋念(鞋店)无饿不坐(饭店)

衣衣不舍(服装店)领鲜一步(冰箱广告)

二、看新闻、品标题、说优劣。你更喜欢哪个标题?理由是什么?

1.阿里宣布将收购优酷土豆

2.阿里巴巴“求婚”优酷土豆:聘礼超45亿美元

3.阿里欲以超45亿美金收购优土

【感悟升华篇】——启思导行

一、作者对前人观点的质疑态度给你怎样的启发?

二、创新思辨:你如何看待“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

【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名人“咬文嚼字”的逸闻趣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史档案袋】——古人“咬文嚼字”的境界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孟郊:“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无不诠释者美言妙语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来要创造出足以“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好好地“咬文嚼字”。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唐代诗人方

最有名的是“屡败屡战”的典故。话说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被太平军逼得走投无路,几欲投水自尽。朝廷又三番五次催问战事,曾不得已,奏云:“屡战屡败”。他门下一师爷细心,心想,要是这样报上去,打一回败一回,老佛爷盛怒之下还不得砍了主子的脑袋啊,便急中生智改为“屡败屡战”。如此一来,一个总打败仗的人倒成了愈挫愈勇不肯服输的猛将了。其中的利害真不可小觑。

另一故事是说蒋介石麾下有一将领,因作战不利,损失惨重。下面的司令长官不知如何处置,发电请他老人家定夺。蒋校长一见电文,暴怒不已,挥笔写下八个大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这一看就是要就地正法的意思。下面人见了,想这也太不讲情面了,得想个法子救那人一命。结果真想出一法子,只把那电文改了下顺序:“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三、对“重要”“指示”“接见”说“不”

周恩来有一次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交给他本人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他说:“不是,不是‘指示’,我个人发言就是个人意见。我今天这个发言并不是中央通过了,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我说错了,大家可以批评。”还有一次,他会见外宾,新闻稿中写的是“周恩来总理今天接见了……”他把记者找过去,说:“不要用这个‘接见’,应该用‘会见’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