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第159窟吐蕃服饰特征研究.docVIP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第159窟吐蕃服饰特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第159窟吐蕃服饰特征研究

引言

松赞干布约于633年确立吐蕃王朝[1],根据沙武田先生针对唐朝时期敦煌地区自身的历史特征分析,敦煌吐蕃统治时期为786-848年(习称中唐)。吐蕃王朝曾经留下了大量丰富灿烂的佛教文化艺术,但是由于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出于政治目的实行了灭佛运动,这场空前绝后的文化灾难导致吐蕃王朝的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了毁灭性的迫害。这次灭佛运动致使吐蕃王朝200余年佛教艺术大量损毁,所以现存吐蕃佛教艺术文物以及吐蕃王朝时期吐蕃族的形象资料极少。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敦煌莫高窟是保存吐蕃人物画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形象资料库。由于灭佛运动时期,敦煌莫高窟属于汉族管辖地区,没有遭到破坏。因此敦煌莫高窟中的吐蕃人物画像也是目前研究吐蕃服饰最丰富、最可靠的资料。这是选择从敦煌石窟作为切入点研究其服饰特征的原因。

吐蕃统治时期的洞窟在新建、补绘、改建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自己民族的服饰特征,因而出现了大量吐蕃服饰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服饰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以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吐蕃赞普礼佛图》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服饰特征进行探讨。

1吐蕃统治时期第159窟溯源

天宝十四年(755),唐王朝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唐王朝调集各方甚至边防的精锐兵力镇压叛军,致使西北边防出现了防御漏洞。吐蕃便乘唐王朝不备,开始向其西北发起大规模进攻。受其影响,敦煌也未能幸免,于贞元二年(786)因寡不敌众与吐蕃军结城之盟,结束了11年抗争,“苟毋徙他境,请以城降”[2],接受了吐蕃王朝的管辖。从此,河西全境被吐蕃所统治。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吐蕃王朝发生内乱,军力被分散,在河西的统治开始动摇。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敦煌世族子弟张议潮乘机率领敦煌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归投大唐,此后结束了吐蕃王朝对河西和敦煌的统治[3]。

至敦煌归属吐蕃起,吐蕃便开始大力扶持佛教,把佛教作为统治敦煌的工具,因此敦煌莫高窟在吐蕃统治时期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展。在樊锦诗和赵青兰《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中认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重修补绘前代洞窟20个,新建洞窟57个,被后世改建11个,现存吐蕃时期的洞窟88个[4]。根据已有吐蕃统治时期洞窟的供养人画、经变画、故事画、彩塑等图像资料,选取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吐蕃赞普礼佛图》,见图1,为研究分析对象。

第159窟属于吐蕃统治后期的洞窟,此期洞窟又可分成前、后两段,第159窟属于前段[5]。第159窟分布于南大佛北侧的第三层上,其下两层均为盛唐洞窟,此期洞窟的开凿仍然按其分布与时代的规律进行。

吐蕃统治沙州后,吐蕃把世族当作依靠力量,促使豪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升高,随着世族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世族大家也有了能力去开凿一些规模较大的洞窟,第159窟为张家所开,修建时间为公元九世纪初至839年左右。

2第159窟吐蕃服饰类别分析

基于莫高窟第159窟《吐蕃赞普礼佛图》,分析得出《吐蕃赞普礼佛图》中共有吐蕃人物8个(下文分析顺序依次从左往右)。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吐蕃族服饰有如下几大特点:头戴冠帽、发式以披发和辫发为主、喜用虎皮、穿翻领长袍、常搭配连衣云肩、长袖多触地、着白裤、带刀佩剑、蹀躞七事、着以花钿面饰[6]。将其特征总结、概括,结合主要吐蕃统治时期服饰分为首服、袍服、配饰三类进行分析。

2.1第159窟首服分析

在游牧文化的影响下,吐蕃统治时期的首服特征主要体现在冠帽和发式上。冠帽以单种款式出现为主,也有搭配穿戴出现,在《吐蕃赞普礼佛图》中的冠帽佩戴均为棕红色赞夏冠搭配同色红抹额。塔式缠头和绳圈冠并没有出现在第159窟之中,而分别出现于郭里木棺版画中的赞普所戴冠帽以及第220窟吐蕃装扮的男供养人所戴冠帽。发式分为发辫和披发,在《吐蕃赞普礼佛图》中的发式均为发辫,其中第三身侍臣转身以背示人,提供了清晰的发辫图像资料,发于颈后披于两鬓,以红绳扎成环状发辫,垂于肩上,着以白色绒毛状发饰。披发则是一种不梳辫子、梳两条辫子或者多条辫子直接披于后背的一种发式,出现于郭里木棺版画《妇女图》中。吐蕃统治时期首服类别如表1所示。

表1首服类别表

吐蕃统治时期的冠帽发式在材质和装饰上存在不同,但在形式上不分贵贱、君臣通用。

2.2第159窟袍服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吐蕃长袍的基本款式有三种:即三角大翻领斜襟左衽束腰长袍、三角大翻领对襟束腰长袍和圆领直襟束腰长袍。第159窟的袍服属于三角大翻领斜襟左衽束腰长袍,其特点体现在翻领长袍、连衣云肩和长袖触地。连衣云肩是由翻领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穿法,特点在于和长袍连缀在一起,而袖身几乎长到可触地,是敦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