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合理怀疑适用情形实证研究——以515份基层法院的裁判文书为样本.pdf

排除合理怀疑适用情形实证研究——以515份基层法院的裁判文书为样本.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从地方先行规定到正式引入法律,“排除合理怀疑”历经了多年的实践,但

其实际运用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考察在司法实践中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具体实施效果,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构

想与建议,促进该证明标准的有效适用。

除引言外,本论文共有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排除合理怀疑”的立法进程,并分析其与“证据确实、

充分”的关系。我国首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是2003年江苏省高院发布的证据规

定,此后各地相继制定出相关的规定,直到2012年才规定在现行法律中。对于

其与“证据确实、充分”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并

不是对立的,一方面,“排除合理怀疑”可以完善“证据确实、充分”。其一,可

以增加对法官主观层面约束。其二,还可以为其提供反向论证的方法,有利于提

高裁判的公正性。另一方面,“排除合理怀疑”在我国仍然属于舶来品,应当

结合中国司法实践,与“证据确实、充分”标准进行一定的融合,才能更好的适

用。

第二部分,针对“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实践考察,以2019年全国基层法院

审理的案件为实证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法官适用的过程和效果:一方面,大

部分法官表示在裁判过程中会受到排除合理怀疑这一标准的影响,但在撰写裁判

理由中很少会使用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更不会对此进行充分说理。另一

方面,从援引该标准的案件中,研究目前的适用情况,比如,法官的合理怀疑往

往是来自辩方提出的异议,而且几乎都是来自案卷内容的合理怀疑,而不是来自

庭审活动。通过实证研究总结法官适用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归纳“排除合理怀疑”存在的问题。从实证研究中发现目前存在

的问题:第一,在具体案件中的指导力较弱。从大量调研和研究中,笔者发现在

引入后,“排除合理怀疑”在实践中仍然没有最大范围地发挥其对刑事裁判作用。

第二,审判人员对其内涵的认识皆不相同。不同法官对于案件哪些属于“合理怀

1

疑”的认识均不相同,特别是法官在“排除”该怀疑时考虑的因素也截然不同。

第三,其适用缺乏庭审实质化的保障,大多数合理怀疑都源于案卷材料中的证据,

而不是庭审活动。我国裁判范围长期以案卷材料为主,造成庭审虚化的局面,但

在这之下,“排除合理怀疑”是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第四,其适用受制

于印证证明。目前证据相互印证仍然是法官“排除”合理怀疑时的重要考虑,甚

至在某些案件中,只要出现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法官便会直接排除,而不考虑其

他因素。第五,其适用缺乏充分论证。法官撰写裁判文书的裁判理由时往往有固

定的形式,先列举证据,再套用上格式化文字后直接过渡到“能够排除或不排

除合理怀疑”的结论,对于其中的推理过程不会进行深入论证。

第四部分对改善“排除合理怀疑”提出了一些构想与建议。第一,法官需

要树立一种主客观并重的裁判思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刑事证明标准就重视

证据客观性,但在认定案件事实时,不应只着眼于证据的外观特征,也应增加法

官对案件事实的内心判断,符合主客观相结合的裁判方法。第二,明确“合理怀

疑”的范围和“排除”的标准,使法官准确运用该证明标准进行裁判。第三,

强化保障“排除合理怀疑”适用的配套措施,例如,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对该标

准的适用进行指引、完善直接言词原则和加强法官裁判的说理,公开法官的心证

形成过程等。

关键词: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主观推理

2

Abstract

In2012,mycountrysCriminalProcedur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

Chinaaddedthebeyondreasonabledoubtproofstandardtoexplainthe

connotationofmycountrystraditionalproofstandard.Fromlocalfirstattempts,

beyondreasonabledoubthasexperiencedmanyyearsofjudicialpracticeand

explor

文档评论(0)

论文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