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痘参考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猴痘

2018年6月6日

重要事实

虽然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非常有效,但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或疫苗。

猴痘病毒主要由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但存在有限的人际间二次传播。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

猴痘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病毒),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随着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最严重的正痘病毒。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仍有猴痘散发病例。

疫情

人猴痘病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一个9岁男孩身上发现,当地已在1968年消除了天花。自此之后,报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刚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尤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被视为在当地呈流行状态。1996至1997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疫情。

2003年春季,在美国确认出现了猴痘病例。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数患者据报与受到非洲啮齿动物感染的进口宠物草原犬鼠有过紧密接触。

据报道,西非和中非国家出现猴痘散发病例。随着认识提高,有更多国家发现和通报了病例。自1970年以来,已有10个非洲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加蓬和南苏丹)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2017年,尼日利亚暴发了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疫情。该国上次猴痘确诊病例发生在大约40年前。

传播

指示性病例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而获得感染。在非洲有记录表明,人感染是通过处理受感染的猴子、冈比亚巨鼠或松鼠而获得。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肉类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

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主要通过通常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活动病例的家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传播也可通过接种或胎盘(先天性猴痘)发生。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下去。

在最近的一项草原狗—人猴痘动物模型研究中,鉴定出刚果盆地株和西非株两个不同的病毒株,刚果盆地株毒性较高。

症状与体征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至16天,但可为5至21天。

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

发病期(0-5天):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影响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结膜(眼睑)(20%)和角膜(眼球)。

部分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这可有助于识别猴痘,因为其他类似疾病都无此特征。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4至21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居住在森林地区或附近的人们可能间接或低水平地暴露于感染动物,可导致亚临床(无症状)感染。

猴痘出现流行时死亡率差异很大,在记录病例中低于10%,主要发生于幼儿。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年龄组似更容易发生猴痘。

诊断

必须考虑的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其他皮疹疾病,如天花(尽管已被消灭)、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梅毒和药物过敏。在发病初期出现淋巴结病可能是一个临床特征,可用以区别猴痘与天花。

猴痘只能由实验室确诊。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一些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病毒。如果怀疑是猴痘,医务人员应采集适当样本(见下文)并将其安全运送到具有适当能力的实验室。

用于诊断检测的最佳样本是存放在干燥无菌管(无病毒的存放工具)中的囊泡或痘痂病灶拭子并应保持冷却。可以使用血液和血清样本,但由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和样本采集的时间点,通常可能无法据此确诊。为协助解释检测结果,连同样本提供患者信息至关重要。

患者信息包括:

发热的大致日期,

(b)皮疹发作日期,

(c)标本采集日期,

(d)患者当前状态(皮疹阶段),

(e)年龄。

治疗及疫苗

尚无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发。虽在过去已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为85%,但天花疫苗在全球消灭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众使用。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减轻猴痘病症。

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

在非洲,多种动物均有猴痘感染:绳松鼠、松鼠、冈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