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聚焦作者立场?教出文本特性——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的教学为例
作者立场决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科普类作品。这类作品一般由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所写,是基于某种“劝说”“解说”或“指导”立场,向非专业的读者传播相关知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或解决现实中的问题。\o[①]因此,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应该聚焦作者的立场,体味作者独特的表达,进而习得“这一类”作品的阅读模式。接下来,便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蝉》、笔者2018年的省级优课实录为例简要阐释。
《蝉》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不仅以科学家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仔细记录了蝉的生活习性、生存状况、体貌特征和繁衍成长;而且以“昆虫热爱者”的立场,用生动活泼、充满诗意的文字,再现了蝉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思想。全文交叉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表达方式,堪称“理性和感性的交响”“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所以,基于作者独特立场,从科学到文学,从理性到感性,从内容感知到情感体验,逐步体悟“这一篇”乃至“这一部”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便是本文的最佳教学路径。
一、梳理建构,明晰作者立场
科普类作品的首要特质是科学性和知识性,因而作者的立场首先体现在科学知识的呈现和顺序的选择上。在《蝉》这篇课文中,作者之所以没有按照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长顺序来写,而是从每年夏至“蝉的初次出现”开始写起,依此介绍蝉的隧道、幼虫蜕皮、成虫产卵与孵化的过程,最后又归于蝉的土穴,就是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立场和方式——同样是观察,一般昆虫学家是把昆虫做成标本,钉在木板上或者浸在酒精里,像“法医”一样观察、解剖;而法布尔是在野外“蔚蓝的天空下”“鸣蝉的歌声里”,把昆虫视作可爱的生命,像侦探一样追踪、观察、推理。为明晰作者的这一立场,笔者在初读感知、筛选信息的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建构。
1.梳理:圈画提炼有关蝉的科学知识,并根据表格提示为不同成长阶段中的蝉取个生动好听的名字。
状态
科学知识
称呼
隧道中的蝉
特殊的黏液????????????????
智慧的矿工、??????????
蜕皮中的蝉
蜕皮适合的天气???????????
产卵中的蝉
它的天敌?????????????????
可怜的母亲、???????????
孵化中的蝉
幼虫的孵化???????????????
2.比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实际蝉的生长顺序又是怎样的?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顺序?
3.还原: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
4.拓展:达尔文的评价“法布尔是一个难以效仿的观察家”和法布尔的自述“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第一个活动把信息筛选转化为表格梳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为不同成长阶段的蝉重新取名则充满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快速感知了文章内容,理清了蝉的成长阶段,提升了概括能力,还初步感受到了本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特点。而后续的比较、还原活动也是从理性到感性,让学生逐步明白:《昆虫记》实际上就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报告。作为观察者,他最早观察得到的就是蝉“幼虫的出穴”,因此科学观察的顺序便成了他写作的顺序。而透过“半个小时”“九点钟”“十二点半”“一两个月之久”等表明时间的词语,则让我们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与热爱,他一连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或趴或立或俯身,凝神观察着蝉的一举一动。而最后的拓展既巧妙佐证了学生的发现,明晰了作者的立场,还有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二、比较还原,浸入作者立场
作者的立场还体现作者独特的表达中。因为对昆虫的热爱,法布尔选用了全拟人化的手法,呈现蝉的科学知识;因为对昆虫的热爱,他忍不住像诗人一样赞美、歌颂,字里行间充满了田园诗般的韵律和节奏。然而,这份“诗性”的表达与科学的介绍水乳交融,八年级的学生只觉生动有趣却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会准确表达其中的“秘妙”。所以,在课堂主体部分,笔者让学生跳读课文,自选感兴趣的句段,圈点勾画,用“法布尔笔下的蝉多么……啊,你看……”的句式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在文本紧要处、精妙处和学生似懂非懂处,运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浸入作者立场。
1.改写变形,体验作者的“目光”
文本改写就是通过重组语言或改变言语的外在形式,将作者的言语特点显性化,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表达特色,领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读写实践中。文本改写包括教师改写和学生改写。教师改写文本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范例,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在《蝉的地穴》部分,笔者便采用改写变形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法布尔语言的“诗性”。
⑴改写:请仿照老师的示例,用“断开一句、增加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