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6个月:偏爱母亲,不反感他人。◆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6个月: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害怕陌生人。◆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7个月后:依恋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老师。4、依恋类型(性质)安全性依恋:母亲离开时苦恼,回来后平静,占70%。回避性依恋: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无依恋”,占20%反抗性依恋:母亲离开大哭大闹,回来后又拒绝亲近。“矛盾型依恋”,占10%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质是一样的。错误性质不同,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反抗性三种类型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发生(二)、婴儿最初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婴儿最初情绪反应的产生、消失或转移,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饥饿、尿布潮湿)2、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时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是人类祖先准备搏斗的适应性动作。悲伤时嘴角下弯,是人类祖先在困难时求助的适应性动作。孟昭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进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情绪。这些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他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个体情绪的发生存在个别差异。情绪时间表情绪类别最早出现的时间哭出生后笑出生后厌恶出生后兴趣出生后社会性微笑3-6周愤怒2个月悲伤3-4个月惧怕7个月惊奇1岁害羞1-1.5岁轻蔑1-1.5岁自罪感1-1.5岁孟昭兰的情绪发生时间表总结: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情绪的社会化(趋势)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非社会性)儿童对老师微笑儿童对小朋友玩微笑社会性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其他研究也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学前儿童同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同小朋友的情感交往。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情绪的社会化(趋势)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生理需要?社会性需要(过渡)3、情绪表达社会化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情绪表达的方式: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言语表情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都不和我玩!为什么哭?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牵着手。(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视、注意、表扬。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