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洋县方言收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中洋县方言收集

汉中洋县方言收集

洋县方言

洋县方言属北方方言陕南方言区。因受历史上迁入境内的南、北方人语言溶融及邻县方言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洋县方言。以县城关镇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虽声、韵母和语法结构基本相同,声韵配合也大体一致,但声调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方言多落降,沉稳。

县境内各地的语言有明显的差异,大体可分为酉水区、华阳区、汉江南岸丘陵区、谢村区、洋洲镇(城关镇)等五个方言小区。酉水区以桑溪、秧田为代表,明、清时期由湖北省西北地区前来的移民较多,方言内南荆襄语言较重;汉江南岸的黄家营、黄金峡、石关、草庙等地,多数是从四川东部迁来的移民,含有较多的四川音韵。谢村区的马畅、胥水、汉江南岸的二龙、草庙西部,偏重城固县口音。华阳区略带留坝县、太白县语音。谢村区东部及洋洲镇(城关镇)汉江区的平坝乡、村,多系从关中迁入的移民,方言内含有较多的秦韵,发音短促,干净利落。

语音

洋县话共有26歌声母(略)和38个韵母(略),其中开口呼的

有15个,齐齿呼的有10个,合口呼的有9个,撮口呼的有4个。按照如下排列:(嘿嘿,以后再排)

声调

洋县话分为四个单字调,分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和普通话相同,但声调的实际读法,却与普通话达不相同。其特点是阴平向下轻且短,阳平抬头快到点,上声从高向低降,去声高平能伸延。如:“刘、团、成、员、全、红”6个字在普通话和洋县话中的阳平读法相同;“胜、正、利、唱、气、戏”6个字在普通话中读去声,洋县话读

阳平声等等......

书写和读音

洋县方言有文白两读,即书面语和口头语,如“尾巴”一词,书面语读[weiba],口头语读[yiba],“国家”一词,书面语读[guojia],口头语读:[guijia]等等。

洋县方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古语部分(主要是古汉语里面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如:“咋不言[nian]传?(为什么不说话)”,“玄乎(差一点)找错了”,“与(和)你无关”等等,而古汉语中的名词保留较少。

口语中的爱称的单音词重叠,以及在名字的尾字前附加“老”字,表示亲昵,喜爱,早口语中表现较多。如小孩的名字尾字是“宝”就称其为“宝宝”;叫红梅的就称“梅梅”,叫小兰的就称“兰兰”等。境内东部、北部的丘陵、山区,常常在名字的尾字前附加“老”字,如把名字叫“富贵”的称“老贵”,把“张洪”称“老洪”,叫“李凯”的称“老凯”等等。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逐步普及,口语同书面语相互渗透,比较文雅的词语逐渐替代了粗俗的口头语,大量政治、经济、文化新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语言。特别是青少年,书面语渗入口语较为突出,洋县话接近普通话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词汇

洋县的方言构词结构规律,具有如下的规律:

1。词素变序:有些复合词,词义与普通话相同或相似,而词素次序相反,比如普通话的“整齐”“热闹”“喜欢”,在过去洋县话却读作“齐整”“闹热”“欢喜”。

2。词音变异: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读音却不一样,如普通话的“二”在洋县的槐树关、石槽一带读作“诶(音 ei)”,普通话的“的”在洋县马畅一带读作“地(音 di)”,造句如:这个位置是我地,你地呢?(哈哈,是不是很搞笑?)

3。词根重叠:用来增强语气和程度,比如:“热乎乎”“湿淋淋”“干巴巴”“硬邦邦”“昏昏沉沉”“结结实实”等。

4。同义异形:词与普通话同义,而词形不同。如普通话的“工具”洋县话叫做“家私”;“昨天”洋县话叫“沿个儿”,“昨晚”叫“黑牙”,“衣服”称作“衣裳”,“爸爸”称作“大大”或者“爹”等等(这些是过去,现在基本上消失了,不排除乡下)

5。古汉语词的异义:如,“非好”、“非富”,在普通话里,“非”就是“不”或者“不是”的意思,“非好”“非富”即“不

好”“不富”,但是,在洋县话里面,“非”却转化为表示轻度加深、超出一般,即指“特别”“很”的意思。“非好”就是“特别好”,“非富”就是“很富”,“非快”就是“非常快”、“非胖”即“十分胖”等。

6。词根加儿化韵:加儿比较广泛,如:“一会儿”“那个儿”“明个儿”等。

7。词音相叠:这个是洋县话构词的主要形式之一,例如:“馍馍”“看看”“唱唱”“聊聊”“洗洗”“晒晒”等。

8。词根前后加词缀:如:“砖头”“心头”“石头”“车子”“傻子”“椽子”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增强语气和感情色彩的,比如:“老哥”“老弟”“少说”“少问”等等。

9。数词缩语:比如把夏天的五、六、七月,称为“五黄六月”把冬季的十一、十二、一月,称为“十冬腊月”等。

基本词汇

洋县方言词语,大体按八类选排(方言,大家不要笑,不然老凯我就不写了,嘿嘿)

1。时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